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文学类论文 > 哲学 > 正文阅读资讯:佛教对于彼岸世界的想像及其对中土的影响

佛教对于彼岸世界的想像及其对中土的影响

[作者:5189lw[来源:知源论文网]| 打印 | 关闭 ]

丹等,以及各种祥瑞动物,将乐土营造成一片五彩缤纷、珠玉光泽的土地。
但总的来说,中国人想象中的仙境不具体,往往是神名与地名的堆砌,以神话和传统中与天有关的名号来营造天堂和仙岛的氛围。
二、印度文化对于彼岸世界的想象
印度、尤其是佛教对于彼岸世界的想像同样也可以为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天国系统,主要来源于印度古老的宇宙观和多神信仰。第二个是净土系统,主要来源于对雅利安族远古生活的追忆与美化。而这两个系统在后世又互相影响。
佛经中有关天国世界的想象异常丰富而复杂,我们将其分为天国与天人两个部分来加以论述。首先来看天国之环境。印度所想像的天国,与中土有相同之处,但远比中土繁琐。即从诸天分层来说,印度不像中土那样只简单的提及“九天”。早在吠陀时期,就将宇宙分为地、天、空三界,据《梨俱吠陀》所述,“天界”位于目不可见的天穹上方,其下是目力可及的空界;最下是“地界”。然后在《阿闼婆吠陀》中增加一个“光明界”,立四界说。随后出现“六界说”(三界各分为二)和“九界说”(三界各分为三)吠陀后的奥义书、婆罗门教和佛教又在三界说基础上作了新的发展。《广森林奥义书》(Ⅰ.5.16)把三界说成为“人世界、祖先界、神灵界”。婆罗门教把宇宙划分为上界(天界)和下界(地界),下下二界又各有七个世界。[4]佛教在原始宗教的基础上发展为三界之说。所谓三界,即欲界、允界也无色界。欲界,梵语作kāma-dhātu(巴利语同)。指有情生存状态之一种,又指此有情所住之世界,它包含了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六欲天。此世界的众生尚未消除食欲、****、睡眠欲等,故称欲界。欲界包含有情世间与器世间。所谓色界,梵语作rūpa-dhātu(巴利语同)。意为色所属之界,又作色天、色行天,乃有净妙之色质的器世界及其众生之总称,位于‘欲界’上方,乃天人之住处。此界之众生虽离****,不着秽恶之色法,然尚为清净微细之色法所系缚,故为别于其下之欲界及其上之无色界,而称色界。无色界,梵语作ārūpya-dhātu,巴利语arūpa-dhātu。又作无色天、无色行天,即指超越物质之世界,厌离物质之色想而修四无色定者死后所生之天界。
在大部分佛经中,欲界分为六天,分别是1、中天王天,2、忉利天(亦称“三十三天”或“帝释天”)。3、炎摩天(又作“炎天”,“焰天”、&ldqu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