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心理学类 > 正文阅读资讯:以教学反思为引领,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

以教学反思为引领,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

[作者:周海婴| 打印 | 关闭 ]

教学反思又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教育教学,对已经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念和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的思考,并在思考中发现、表征所遇到的问题,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它包括对教育理念的提炼、对教学行为的分析、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心理状况的解读,对教学过程中的得失进行理性思考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这段话生动地说明抓好教学反思,对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
  (1)教学反思是教师积极探究心态的表现。教师通过对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反思,继承教学经验,吸取教学教训,实现教学活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转变。
  (2)教学反思就是回顾教学——分析得失——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教学行为和没有深思的教育理念,在反思的过程中就能在理论的水平上有深层的认识,使教师隐藏在自己心中的教育思想得以激活。
  (3)教学反思是连接教师教学经验与教学行为的纽带。教学反思本身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教师教学经验的增长不在于他工作了多长时间,而在于他是否经常反思、是否善于反思。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是引领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施教者,又是受教者。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的实践者和研究者。
  (4)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由“经验型”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由“教书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有利于教师提升理论水平和拓展知识层面,由“学科型”教师成长为“学者型”教师。
  二、 教学反思的途径
  1.教学前的反思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根本不做教学前的反思。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是一个不断否定、不断修改、不断完善的过程,能使教师更认真地研读教材,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准确把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