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文学类论文 > 新闻类 > 正文阅读资讯:对“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几点思考

对“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几点思考

[作者:未知[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一片轮廓明确、叶脉清晰的树叶。

  2011年春节前后,《文汇报》又开设《上海春早》专栏,把在世博园区“发现”有意思又有意义的人和事的做法,扩展到一个阶段的更大范围的报道领域。最近开设的《第一现场》,延续并扩展了这个做法。

  努力拓展报道题材,力求内容的宽广度、多样性,是报纸和其他媒体的一项基本功能和职责,因为读者了解社会,很大程度上是借助媒体“间接感知”的。报纸除了提供读者“欲知”之事的报道,典型的如热点事件的追踪和解读,也要主动发现和提供读者“应知”之事的报道。但是近年来,媒体过分地追逐热点,耗费了过多的资源,尤其在一些没有什么价值的明星花边新闻上,甚至捕风捉影的“网爆”传闻上虚耗精力,对于读者需求和自身功能、职责的理解,都出现了偏差。结果,媒体在整体上,报道题材和内容越来越趋向狭窄和雷同,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性被忽略和屏蔽,读者对于社会生活的感知范围被一再压缩。在热点事件追踪和解读方面,报纸当然应该以专业的精神和能力“后发制人”,但是,如果只是简单跟风,或者因为记者缺乏追踪调研和解读的能力,只能简单跟着在时间上有遥遥领先优势的网络媒体走,那一定会被越来越多的读者抛弃。

  报纸正在寻求脱困之路,由此而言,“走基层”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我们理当借此良机,推动记者提升发现题材、内容的能力,更以此回归并体现媒体反映社会、沟通各方、增加理解、促进和谐的功能。

  “贴地”采访

  9月30日,《文汇报》推出4个以“牵挂小餐桌”为主题的《乡土中国》专版,聚焦部分贫困农村孩子的吃饭、营养和健康成长问题。4位记者郭一江、施雪钧、王星和叶松亭分赴贵州罗甸、云南宁蒗、重庆开县和广西马山,“贴地”采访各级政府和社会公益机构为“小餐桌”所作的努力,已经取得的成效和尚存的遗憾。采访扎实、描述真切,予人深刻印象。王星在一所尚未得到午餐资助的乡村学校,目睹了孩子们以1块钱一包的方便面当中饭的场景,他写道,“一头短发的徐晓静,手里捏着空荡荡的酱料包,努力想把里面的‘残留’舔干净,最后,她把酱料包直接扔进只剩下汤的碗里,看着慢慢从缝中溢出的油,满足地喝了下去……”这样的细节,想来谁都过目难忘,谁都会为贫困孩子的“小餐桌”着急。

  《乡土中国》是《文汇报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