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艺术类论文 > 音乐论文 > 正文阅读资讯:声乐作品分析中的歌词理解

声乐作品分析中的歌词理解

[作者:未知[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诚然,在语言本身的咬字行腔等诸多方面,中国的声乐作品的确较其他语种显得复杂。加之歌词意境、文学内涵高深,一些歌唱者对歌词意境、情感色彩难以体会和把握。而恰恰只有深刻理解歌词,了解歌曲情感基调,才能对歌曲做出高质量的诠释。因此,歌词应该是歌唱者内心物质化的结果,是歌唱者真实情感的流露。
  在熟知的声乐作品之中,由任志萍作词、施光南作曲的《多情的土地》,情感真挚、耐人寻味,在同类作品中颇具代表性。歌词如下:
  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
  我踏过的路径上,阵阵花香鸟语。
  我耕耘过的田野上,一层层金黄翠绿。
  我怎能离开这河汊山脊!
  啊!我拥抱村口的百岁洋槐,仿佛拥抱妈妈的身躯。
  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
  我时时都吸吮着大地母亲的乳汁。
  我天天都接受着,你的疼爱情意。
  我轻轻走过这山路小溪。
  啊!我捧起这黝黑的家乡泥土,仿佛捧起理想和希冀。
  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多情的土地,土地,土地……
  单从歌词的字面,我们很容易判断歌曲的情感基调。要想找出最合理、最真实的情感点,需要我们深刻了解歌曲、理解歌词、分析歌词。笔者在对这首作品的分析中,将歌词第一段中“我拥抱村口的百岁洋槐,仿佛拥抱妈妈的身躯”这一句,作为情感宣泄的最直接突破口。在教学中,笔者在布置这首作品时,常常将一个思考题留给学生。即在此句的比喻中,老洋槐与妈妈的身躯有何联系,词作者为什么做如此的比喻。我们知道,老槐树的树干干裂僵硬,而妈妈的身体在孩子的内心里永远是最温暖亲切的。要想对此比喻做出合理的分析,需要我们对此句歌词做出合理生动的情境设置。
 歌中的“我”每次离开这片深深爱恋的土地时,妈妈都要送到村口的老槐树下,目送我渐渐远去。“我”渐行渐远,妈妈的身影在视线中越来越小,直到在“我”回顾的视野中只剩下老槐树默然伫立,而“我”知道妈妈还站在树下流泪眺望。多年后游子返回故乡,山水依然、草木依然,而妈妈此时已经不在了。站在老槐树下,妈妈那慈爱的面容浮现眼前,“我”上前紧紧拥抱住老槐树,就像是拥抱着疼爱“我”、日夜思念着“我”的妈妈。这种生离到死别的情境设置,能够在任何人心里激起情感的涟漪,也是最能将其演化成为歌者自身情感的最佳方式。然而,歌词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