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政治类论文 > 社会主义 > 正文阅读资讯:农村老人居住安排变迁的理论解释与政策内涵

农村老人居住安排变迁的理论解释与政策内涵

[作者:宁满秀[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摘要:健康、经济、家庭资源及文化偏好差异都是影响农村老人居住安排变迁的重要因素。在传统居住安排以及照顾责任发生结构性变化的现实背景下,单靠老人的非正式支持体系及代际间交换力量已不足以完全满足老人照顾需求。因此,应当根据不同居住安排模式下老人照顾需求满足的差异,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多元照顾服务方案以弥补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切实实现“在地老化”的目标。   关键词:农村老人;居住安排变迁;居家养老;照顾需求   中图分类号:C979文献标识码:A   随着医疗卫生设施条件的改善以及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下降,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从1990年的21.06%和6.67%下降至2011年的11.93%和4.79%。根据国际标准,当一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超过了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超过了7%,即被认为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00年我国60岁以上及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分别达到 10.5%和7%,这意味着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到2011年这一比例分别上升至13.7%和9.1%。由于受到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福利制度的限制,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引发空巢老人的照料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弥补老人照顾需求与家庭照顾的落差,针对老人未满足需求规划合理的社区及居家支持体系,尽可能维持国家与家庭照顾责任的平衡,是我国长期照顾政策规划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主要课题。   尽管家庭养老依然是农村最重要的养老方式之一,老人获取的社会支持与照顾主要来自成年子女和配偶。然而,农村年轻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人们价值观和孝道观念的改变对老人居住安排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毫无疑问,居住安排的改变必然会导致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和福利水平的变化。研究表明,不同的居住安排模式对老人照顾需求的满足程度也不一样,并对老人的身心健康产生异质性作用\[1\]。本研究希望通过对老人居住安排变迁影响因素的分析,讨论我国政府长期照顾政策的定位与方向,厘清政府是应该维系及强化我国一贯传统的非正式照顾方式(家庭主义),还是应发展多元的照顾服务方案以弥补家庭照顾不足的福利功能。   一、关于老人居住安排的文献综述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国内外学者对老年人居住安排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国内外研究表明,与子女同住仍是老人最主要的选择,家庭依然是最佳的养老和照料场所\[24\]。蔡昉、孟昕和王美艳\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