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文学类论文 > 现当代文学 > 正文阅读资讯:《希望》:“一掷我身中的迟暮”

《希望》:“一掷我身中的迟暮”

[作者:5189lw[来源:知源论文网]| 打印 | 关闭 ]

内容提要】
《野草》是一部“难于直说”而含蓄委婉表达了爱情的散文诗集,《希望》是其第七篇,它的发表,标志着鲁迅的爱情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既直接表明原来寂寞、担心、害怕的爱情心理的原因是“我大概老了”,又传达出“一掷我身中的迟暮”的决心,是由被动的爱转化为主动的爱的宣言,《希望》在爱情主题意蕴和艺术描写上,都是一篇优秀的散文诗!
 
【关键词】 希望 “身外的青春” 主动去爱

 《 野草 》自《 秋夜 》拉开了诗人爱情的序幕后,出现两种爱情心理:一种是自身灵魂深处的矛盾心理,在道德与情感的两难选择、爱与不爱痛苦抉择下,《 影的告别 》呈现出“彷徨与无地”“独自远行”的极端矛盾心理;《 求乞者 》在矛盾中选择求爱,却用“无所为和沉默”的方式,要等待;《 我的失恋 》用“猫头鹰”等不是礼品的礼品回赠所爱的人,只得无奈地“由她去罢”,依然是等待。一种是对“看客”、社会的复仇心理,在爱情遭受外界的攻击下,《 复仇 》以“也不拥抱,也不杀戮”的无言、无为的复仇方式,达到“无血的杀戮”;《 复仇(其二) 》以玩味人们钉杀“神之子”的方式,悲悯人们的前途,仇恨人们的现在,呐喊“我的爱情,你为什么离弃我”,警告“钉杀了‘人之子’的人们的身上,比钉杀了‘神之子’的尤其血污,血腥”。两种心理又统一于爱情的大主题,真实记载了鲁迅恋爱初期的灵魂,因“难于直说”,故“措辞就很含糊”。《 野草 》就这么含蓄而委婉地表达着爱情主题。
  从1924年9月15日创作《 秋夜 》以来,三个多月的时间,对恋爱中的人来说短暂而漫长,期间会发生很多事情,鲁迅的爱情心理势必会有所变化,这种变化就体现在《 希望 》以及后几篇里。
  《希望》创作于1925年的元旦深夜,是《 野草 》的第七篇。
  
  散文诗的第一部分——我大概老了
  我的心分外的寂寞。
  然而我的心很平安:没有爱憎,没有哀乐,也没有颜色和声音。
  我大概老了。我的头发已经苍白,不是很明白的事么?我的手颤抖着,不是很明白的事么?
  那么,我的魂灵的手一定也颤抖着,头发也一定苍白了。
  散文诗的一开头就笼罩着寂寞而无奈、苍老而悲凉的气氛,诗人自卑而孤寂的心情跃然纸上,是《影的告别》等散文诗情绪的延伸,也是首次直接交代自卑的原因:人老了。鲁迅四十三岁才获得许广平大胆而真挚的爱,大她十七岁,是忘年恋,年龄的巨大差距像毒蛇一样吞噬着鲁迅的灵魂,是前几首散文诗出现的矛盾爱情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尽管“难于直说”,在本诗还是出现了,那是什么原因使诗人忍不住直接说出来呢?
  看看鲁迅的日记吧,鲁迅说元旦这天:“晴。午伏园午餐于华英饭店,有俞小姐姊妹、许小姐及钦文,共七人。下午往中天看电影,到晚归。”①“许小姐”不是许广平,而是许钦文的四妹,叫许羡苏。许羡苏、许广平以及俞氏三姊妹都是鲁迅很要好的异性朋友,经常聚会。鲁母也很喜欢她们。今天的聚会少了一个关键人物,不知什么原因许广平没来,尽管白天和晚上很愉悦,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恋爱的人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继而担心、猜测:是她病了吗?生气了吗?或者是有什么事?还是不爱我了?……鲁迅最担心的是“不再爱我”,于是在《 希望 》里,劈头就说“我的心分外的寂寞”。并且“没有爱憎,没有哀乐,也没有颜色和声音”。创作之前的愉悦之情跌入深谷,情感的反差如此之大,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感伤之情到了冰点,其实这正是恋爱中人的正常情感。
  感伤之情还没完,接着用反问句写“老”的具体表现:“我”的头发已经苍白,不是很明白的事么?“我”的手颤抖着,不是很明白的事么?人外在的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的心老了,而诗人往下写的正是心老了:“我”的魂灵的手一定也颤抖着,头发也一定苍白了。心老即爱情之心老,诗人担心她不再爱,自己这么大了,好不容易遇到她的爱,即《 秋夜 》里说的:“遇到火”,并且“我以为这火是真的”,现在“火”要熄灭,“我”这个糟老头子怎么办啊!于是感叹“我大概老了”,里面所包含的孤寂、失望、沮丧、担心之情跃然纸上。
  现在的“我”,大概老了,那么以前的“我”呢?
  
  散文诗的第二部分——耗尽了我的青春
  然而这是许多年前的事了。
  这以前,我的心也曾充满过血腥的歌声:血和铁,火焰和毒,恢复和报仇。而忽而这些都空虚了,但有时故意地填以没奈何的自欺的希望,希望,希望,用这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虽然盾后面也依然是空虚中的暗夜。然而就是如此,陆续地耗尽了我的青春。
  上文写的是创作《希望》时的“现在”,这部分是追忆充满青春活力的青年时期。
  经过一天的喧闹,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情感突转,伤感迟暮,进而追忆当年,是人之常情。当年的自我又是怎样的呢?“充满过血腥的歌声:血和铁,火焰和毒,恢复和报仇”,按胡尹强的理解是“指诗人从‘走异路,逃异地’,到南京上洋学堂,到日本留学”②所做的一系列事,诸如选择学医救国,又弃医从文,创办《新生》杂志,倡导文艺运动,回国投身教育等等。我认为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才是本散文诗要表达的,那就是对爱情的追求。爱情是神秘的,充满甜酸苦辣,这就是“血腥的歌声”,就是“血和铁,火焰和毒,恢复和报仇”。
  但爱情与鲁迅擦肩而过,1906年,正当鲁迅弃医从文返回东京,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精神投身革命运动的时候,被母亲骗回绍兴与没有感情的朱安结婚,鲁迅是孝子,既然是“母命”,就“难违”,所以与朱安结婚。后来鲁迅说原配妻子朱安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她,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③。爱情之路对鲁迅而言,突然断绝,爱情只能是“希望”了,所以说:“忽而这些都空虚了。”爱情空虚了,但鲁迅从《狂人日记》后,“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以实际行动实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
  “希望,希望,用这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虽然盾后面也依然是空虚中的暗夜”,“希望”指对爱情的追求之心,“暗夜”指没有感情的婚姻。鲁迅用“希望的盾”抗拒“暗夜的袭来”,以“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的态度,“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做一世的牺牲”④以自我牺牲的悲剧意识,安慰自己,并以之为希望,抗拒暗夜的袭来,达到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这不就是“故意地填以没奈何的自欺的希望”吗?没想到这一抗就抗了近二十年,人生有多少个二十年,又有几次青春啊,现在写《希望》时突然发现自己老了,无情的岁月“陆续地耗尽了我的青春”!岁月不饶人,人生是多么辛酸的一门功课啊,难怪散文诗的开头充满寂寞之感。
  
  散文诗的第三部分——身外的青春倘一消灭,身中迟暮也即凋零
  我早先岂不知我的青春已经逝去了?但以为身外的青春固在:星,月光,僵坠的胡蝶,暗中的花,猫头鹰的不祥之言,杜鹃的啼血,笑的渺茫,爱的翔舞……。虽然是悲凉飘渺的青春罢,然而究竟是青春。
  然而现在何以如此寂寞?难道连身外的青春也都逝去,世上的青春也多衰老了么? 
      我只得由我来肉薄这空虚中的暗夜了。我放下了希望之盾,我听到Pet■fi Sándor(1823—49)的“希望”之歌:
  希望是甚么?是娼妓:
  她对谁都蛊惑,将一切都献给:
  待你牺牲了极多的宝贝——
  你的青春——她就弃掉你。
  这伟大的抒情诗人,匈牙利的爱国者,为了祖国而死在可萨克兵的矛尖上,已经七十五年了。悲哉死也,然而更可悲的是他的诗至今没有死。
  但是,可悲的人生!桀骜英勇如Pet■fi,也终于对了暗夜止步;回顾着茫茫的东方了,他说: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