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文学类论文 > 现当代文学 > 正文阅读资讯:温馨之景 凄凉之意

温馨之景 凄凉之意

[作者:张静[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摘 要】作为独特地域风情的抒发者,沈从文以清新平淡婉转之风和诗意化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美丽的湘西之景,也向读者传诉他对湘西人与事的惆怅悲哀之情,正是温馨之景背后所隐藏的悲剧意蕴,使得笔下的湘西世界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阐释其作品所蕴含的悲剧意蕴。
  【关键词】湘西世界;温馨;凄凉;悲剧意蕴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大师,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者以诗意传达情感,作品人物的善良淳朴,湘西世界的优美静寂,一切都很和谐。湘西的山山水水世俗人情,都是故事,都是诗歌。其作品讲述着那片土地上人的生死命运。在这诗意化的唯美演绎中,笼罩着悲凉感伤的氛围,美与悲相互交融,从而传达出这位湘西之子对生命价值的最本真关怀。本文试图从文本出发,分析描述温馨而凄凉的湘西世界,以揭示创作中所蕴含的悲剧意蕴。
  一、温馨的湘西世界
  沈从文的创作有独特的文学理想和精神。湘西世界寄托着作者全部的理想,寄托着作者真善美的乌托邦意识形态。他坚守独特的乡村立场,憎恶现代文明与都市文化对淳朴乡村文化的侵蚀,以诗意化的语言为大家营造和谐幽美的湘西世界。正如批评家刘西渭在评价沈从文小说时所指出的:“这里一切是谐和,光与影的适度配置,什么样人生活在什么样空气里,一件艺术作品,正要叫人看不出是艺术的。一切准乎自然,而我们明白,在这种自然的气势之下,藏着一个艺术家的心力。细致,然而绝不做作;真实,然而绝不教训;风韵,然而绝不弄姿;美丽,然而绝不做作。这不是一个大东西,然而这是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 [1]
  沈从文在创作时始终坚持对自然人性的追求与歌颂,歌颂积极向上健康的人性。中篇小说《边城》就是讴歌健康美好人性的一部力作。作者围绕一个美丽而又凄婉的爱情故事,渲染了茶恫一带自然生活环境的朴素宁静,描绘当地淳厚的人际关系,歌颂了边城人民美好的自然人性。小说中撑船老人与孙女翠翠在溪边过着相依为命的清苦生活,却慷慨大方,乐于助人;那位有资本的掌水码头船总顺顺,言行也具君子之风范,对人始终是豪爽大度的热心肠。翠翠,从小在溪边长大的美丽少女,有着和她容貌一样美丽的纯朴气质和溪水般澄澈的内心,她被视为人类纯洁的爱与美的象征。《三三》中的主人公三三也是一个情窦初开的美丽少女,对一个从城里来到乡下养病的少爷产生了朦胧的好感,不考虑门第界限,也不考虑世俗利害关系。这种超脱一切世俗的纯朴爱情观不仅体现了边城人民纯洁美好的人性,而且也展示了他们“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2]
  这样一种天真善良、温柔多情在沈从文的湘西世界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他的文学世界里,在温馨情感的背后,更让人刻骨铭心的却是弥漫于作品中的忧郁情调和悲悯情怀。
  二、凄凉的湘西世界
  从乡村走向都市的残酷现实和凄苦经历,使这个经受了五四新文化洗礼的湘西之子依据自己独特体验为大家营造了艺术中的湘西世界。人生的悲欢离合,生命的脆弱无奈,通过普通人普通事展现出来,弥漫着忧郁浓厚的悲剧意蕴。对于沈从文悲剧意蕴的创作,刘西渭曾言:“作者的人物虽说全部良善,本身却含有悲剧的成分。唯其良善,我们才更易于感到悲哀的力量。这种悲哀,不仅仅由于情节的演进,而是自来带在人物的气质里的。” [1]
  沈从文不喜欢腥风血雨,作品中没有扣人心弦的场面,不像《雷雨》中那样撕心悲壮,也不像《窦娥冤》那样凄美哀婉。但一样唱出了动听的哀婉之曲,用微笑表现泪水,静寂中蕴含深刻的悲哀。在作品中,作者主要通过三类人物展现悲剧意蕴。
  首先,是对水手和船人们的悲歌抒写。粗壮且皮肤黑黝的水手们,生活洒脱豪爽,待人真诚热情。在他们身上可以读出无忧无虑与真实。短篇小说《柏子》描绘了水手柏子与辰州河边的妓女雨夜相会时的情景,这是一种最原始的生命形式,体现最真实的生存欲求,最真诚自然也最蒙昧无知,是一种畸形的状态。《爹爹》、《一只船》等多篇作品都表现了水手和船人们共同的命运:蒙昧无知,安于现状,延续着自身命运的可悲。作者对水手们的感情是极其复杂的,既对他们现有的生活欣赏,不愿惊动他们的纯真,又希望能找到一种方法使他们能够感觉到自己命运的可悲进而放弃安于现状的生活态度。
  其次,是对妓女的哀怨抒写。在水码头吊脚楼和花船上的湘西妓女们带有野气和蛮性,沈从文称她们为“吃四方饭的娘们儿”。她们为了生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飘荡无根,消逝自己的青春。她们活泼洒脱,有过刻骨铭心的爱与恨,对于生活没有苛刻的要求,无怨无悔,一切只为活着。短篇小说《丈夫》描写的是乡下丈夫去看望在河床上为娼的妻子的一夜经历,卖身者认为卖淫是正常合理谋生的手段,妓女们认为她们的生活很快乐,对自己的悲凉人生浑然不知,她们从未想过要把握自己的人生。沈从文以博大的悲悯情怀进行冷静的思索,这些拥有顽强生命的妓女们最后却又无法逃脱原始的束缚,这对于她们来说是最大的悲哀。
  第三类人物就是对乡民的淳朴抒写。通过对他们苦难和不幸遭遇的抒写,蕴含着沈从文对普通民众的生命价值的思考。“与西方悲剧冲突中那种尖锐的、不可退让的血淋淋的方式不同,中国悲剧作品表现冲突的方式很难体现激扬高蹈的悲剧精神,而这正是中国民族性格的一种表现。”[3]沈从文始终关注最多的人物就是乡下纯洁美丽的女子。她们虽纯洁美丽,但结局大多是悲剧,展示他们淳朴自然的人性,却没有大家向往的结果。沈从文曾再三提到一句话:“美丽总是愁人的”,“美有时叫人伤心”,因为美丽的东西总是那么柔弱,在美的背后却是浓浓的悲凉之感。
  《边城》叙述了一个美丽动人而又凄凉的爱情故事。作者以诗意化的语言展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2]细读却蕴含凄凉与悲哀。除了翠翠,故事里每一个人几乎都没有好的结局:船夫惦记翠翠的婚事没有结果抑郁死去;翠翠的父母因相爱不能相守双双殉情;船总顺顺失去了自己优秀的儿子等等。小说的山水美、人情美固然存在,但却因人们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而蕴含悲凉之意。汪曾棋曾说:“《边城》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 [4]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