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文学类论文 > 现当代文学 > 正文阅读资讯:《钢琴教师》女性意识探微

《钢琴教师》女性意识探微

[作者:童媛华[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摘要:埃尔弗雷德·耶利内克一直关注着女性的生存和思想状况,其代表作《钢琴教师》是一部典型的女性主义作品,从异化、反抗、回归等方面对《钢琴教师》的女性意识进行解读。
  关键词:钢琴教师;女性意识;异化;宿命
  耶利内克的《钢琴教师》自200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一直饱受争议。作为一位女权主义者,作者耶利内克既在女主人公埃里卡身上投射了自己的一些情感和经历,同时又是借女主人公来对自我进行剖析。埃尔弗雷德·耶利内克一直关注着女性的生存和思想状况,其代表作《钢琴教师》是一部典型的女性主义作品,将从人性的异化、自主的反抗、回归女性传统宿命等方面对《钢琴教师》的女性意识进行解读。
  一、异化的母女关系
  在大多数作品中,母亲总是慈爱有加的形象,而小说《钢琴教师》中的母亲则是一个专横自私的人。她要求埃里卡每天和她共睡一张大床,并且睡觉时要求女儿把双手放在被子外面,以防止女儿用手摸自己的身体。严格要求女儿每天按时回家,时时报告行踪,事事汇报,稍有反抗便会遭到呵斥甚至惩罚。母亲检查女儿的一切东西,包括很隐秘的私人物品,禁止她花钱买新衣服和漂亮衣服, 不准女儿打扮,不能跟陌生人说话,尤其是男人。女儿一旦不在自己视线范围之内,就很紧张,担心被哪个男人勾引了,总是打电话缠着女儿。埃里卡与母亲如此异化的关系,是有原因的。埃里卡出生于维也纳的一个普通市民家庭,父亲有精神病早逝,与专横乖戾的母亲相依为命。虚荣心极强的母亲想把女儿培养成为出色的钢琴家,从小就逼着女儿学习钢琴,不能与外界接触,埃里卡的童年在封闭孤独的世界里度过,除了练习钢琴还是练习钢琴,与外界鲜有往来。母女二人在纯女性没有男性的封闭家庭里,孤闭地生活。母亲用自私的爱,从身体和心理上时时处处控制自己的女儿,逼迫女儿压抑自己的人性,导致埃里卡畸形心理的产生。
  二、自主而无望的反抗
  埃里卡、母亲科胡特太太、埃里卡年轻英俊的学生克雷默尔三人之间构成了畸形的互相猜疑互相追逐的三角关系。科胡特太太对埃里卡从自私的爱出发的摧残导致女儿的心理扭曲;当埃里卡女性意识开始觉醒,对母亲的强权控制表示不满的时候,她遇到了克雷默尔,利用克雷默尔来宣泄自己变态的欲望,并试图掌控两性间的话语权;科胡特太太不愿意任何一个男人来抢夺自己对女儿的拥有权和支配权,而克雷默尔却主动接近埃里卡,并对埃里卡展开了疯狂的追求。,因此,母亲与克雷默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