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文学类论文 > 现当代文学 > 正文阅读资讯:《背影》:朱自清内心矛盾和焦虑的审美置换

《背影》:朱自清内心矛盾和焦虑的审美置换

[作者:5189lw[来源:知源论文网]| 打印 | 关闭 ]

1924年,朱自清以前妻武仲谦女士为原型写的小说《笑的历史》发表后,父亲大为不满,父子矛盾加深,朱自清一直感到强烈的自责。这次写的《背影》使父亲心情大为好转。朱自清自己也减轻了内心焦虑。由此可见,《背影》写作是朱自清对生活的修辞,其叙事目的和归属实质上是作者在进行情绪调整。从文学的功能上看,这篇文章的最大作用就是慰藉,慰藉父亲也慰藉自己。正如海德格尔所说:“语言是存在的寓所,人栖居于语言这寓所中。”艺术作品是人追求生存智慧的结晶,文化文本通过组织和调整话语这种修辞手段来达到修饰生活的目的。《背影》是朱自清对焦虑的一种“赋形”,即赋予它一种话语形式,在此意义上说,《背影》是作者抵御焦虑侵袭的盾牌,是作者内心焦虑的审美置换。它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顺从长辈与张扬个性之间的选择冲突。文章透露了一代知识分子在两种文化夹击下的矛盾和痛苦,是一代知识分子内心焦虑的凝缩模式。
【参考文献】
[1]朱自清.笑的历史[A].朱自清全集(第3卷)[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2]关坤英.朱自清评传[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
[3]朱自清.毁灭[A].朱自清全集(第5卷)[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4]王一川.修辞论美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5]金克木.末班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
[6]叶圣陶,朱自清,唐弢.关于现代散文写作——答编者问八题[J].文艺知识(第一集之三),1947年7月1日出版.
[7]朱国华.朱自清与《背影》[N].人民政协报,1998—10—25.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