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文学类论文 > 新闻类 > 正文阅读资讯:试析上海广播名栏目《市民与社会》成功之道

试析上海广播名栏目《市民与社会》成功之道

[作者:未知[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也处在了一个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的转型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诉求的表达更多元更通畅。秦畅认为,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媒体要是还想像过去那样仅仅告诉受众一个结论,显然是不行了。现在的一个公共事件常常会引来激烈的观点碰撞,虽然有的观点未必能代表主流,但却能引起极大的争议。因此,节目要遴选一个没有结论的话题,给听众提供一个表达观点平台,要相信真理会越辩越明,同时也要将普遍的社会规则、基本的行为规范和共同的价值观贯穿在节目中间,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比如在2010年8月23日的节目中,秦畅针对重庆师范大学制定的“发现当三陪、当二奶、当二爷、搞一ye情的将开除学籍”的规定,邀请了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陈蓉霞和上海理工大学刘长庚博士,与听众就“开除二奶大学生,是大学应有的价值导向还是教育简单化”的问题展开了激辩。在这场争论中,有的观点援引了台湾大学校长李嗣涔的话:大学是社会良心最后堡垒。倘若大学都不主动去明辨是非、表明态度,社会公众的是非观何以重塑?鉴于此,“拒绝二奶”的校规,即便难以处罚学生,这种姿态却仍是必要的。但也有不少反对意见:社会首先应该反思为什么大学生会去当“二奶”;行政手段到底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简单开除“二奶”是教育自卑;行政措施的公权力能否干预私人生活方式的选择等。这场争论最终虽然没有得出一个结论,但是秦畅却在节目中启示人们更应该关注这种争论背后所呈现出的百家争鸣的舆论态势,还有从大学的责任到教育的功能,从道德的捍卫到私生活权利的维护,从法律的宽容到法制的坚守……导向的作用也就在这种多元表达中自然显现了。

  三、所邀嘉宾有权威

  一档谈话类节目的成功是与嘉宾的作用分不开的,嘉宾的身份、学识、见解、表达、个性等特质是否与节目的需要、话题的讨论相匹配,都直接影响着节目的收听率。纵观《市民与社会》多年来的实践,主持人秦畅在嘉宾的选择上非常慎重,往往根据所要讨论的话题,邀请有权威的嘉宾来做客,其中既有新闻事件当事人、社会学者、政府官员、社会团体负责人,也有作家、演员、全职妈妈等。此外,节目的访谈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时只邀请一个嘉宾与听众面对面,有时又邀请两三个嘉宾与听众共同探讨,展开观点交锋。

  在今年3月18日直播的《究竟该怎么防辐射》这期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