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经济类论文 > 财政税收 > 正文阅读资讯:超额货币与预防性储蓄理论与实证分析

超额货币与预防性储蓄理论与实证分析

[作者:宋云星| 打印 | 关闭 ]
口径上会不断的推高准货币的存量,进而造成目前所谓的“货币超发”。   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居民储蓄对于准货币的解释力度很强,SVAR模型所揭示的脉冲响应函数也验证了此观点,但是准货币对于物价指数的解释力度很微弱,诚然货币供应量对于通货膨胀的推高有着影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快速的货币增长却未能导致物价的快速增加。本文认为进入2000年之后,国内偏向于房地产的货币政策大量吸收了货币,推高了房价,造成了货币与物价传导链上的一个缓冲带,且具有滞后性,并且居民的谨慎与被迫储蓄也进一步挤压了国内消费市场,因此要增加信贷的投放量和降低信贷门槛,优化国民的消费结构,以此降低国民未来储蓄的期望。   另外,目前国内正在大力进行国资改革,大力发展混合制,改革中间也存在着众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应该在政策层面上出台一系列的保稳措施,能够使经济稳健地发展,给国民一个经济稳健发展向好的一个信号,也能极大地改善国民的储蓄观与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参考文献:   1.董青马,胡正.中国高储蓄率是超额货币供给的原因吗?—基于1992-2007年国家资金流量表的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1(3)   2.范从来,王勇.中国“货币超发”判断标准、成因及其治理[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3)   3.秦朵.居民储蓄-准货币之主源[J].经济学(季刊),2001,1(2)   4.王钰.内需不足的原因及扩大内需的途径[J].商业经济研究,1999(5)   5.万广华,张茵,牛建高.流动性约束、不确定性与中国居民消费[J].经济研究,2001(11)   6.王国刚.“货币超发说”缺乏科学根据[J].经济学动态,2011(7)   7.臧旭恒,李燕桥.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检验[J].经济学动态,2011(5)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