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学科教育 > 正文阅读资讯:新课标下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

新课标下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

[作者:5189lw[来源:知源论文网]| 打印 | 关闭 ]

[摘要]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笔者认为应从:第一,课堂上灵活运用多种激发兴趣的教学手段;第二,更新传统教学过程,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第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第四,立足课内,放眼课外,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教学 激趣学习 个体差异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了活力。但不可否认,目前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学生厌学语文的问题,许多学生认为学语文费力气费时间收效不大;语文课堂气氛较闷,支撑整堂课框架的只是为数很少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沉默不语,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不愿占领课堂上应属于他们的一席之地,从而出现了一种“怪”现象,不少孩子刚进学校时,活蹦乱跳、畅所欲言,但在学校呆了两三年后,居然连手都不举了。随着年级的递增,学习语文的兴趣递减。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灵活运用多种激发兴趣的教学手段        就新课标实施而言,教师要善于使每个教学环节都充满生机与活力,应根据课文的不同内容不同体裁特点,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导入激趣。导入新颖别致,能让学生动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的方法,可以运用故事、诗词、名言警句进行导入;也可以运用设置悬念、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情景导入。如教《散步》一文时,因为这篇文章是歌颂亲情,提倡尊老爱幼的。因而我一上课就播放了《常回家看看》,用深情、甜美的歌声把学生带入到一个浓郁的亲情氛围之中,这样便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了课文的学习中。在教《斑羚飞渡》时,我用设置悬念的方法,一上课,就对学生说,我有一个难题需要大家来帮助解决:在假日里,一个中年男子带着他的母亲、他的妻子和儿子到郊外去划船。不料船翻了,一家人全都掉进水里。而全家只有这个男人会游泳且他的能力又只能救一个人,请问他该救谁?同学们听了后便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的意见,有说先救儿子的,有说先救母亲的,有说先救妻子的,争论不休。这时,我对学生说,读了《斑羚飞渡》就能帮助我们找到答案。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就让学生把兴趣转移到了对新课文的学习上。    2.朗读激趣。朗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对交谈、演讲、辩论等方面语文能力的形成。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堂的朗读十分重要。朗读的方法很多,可以分领读、女生齐读、男生齐读、男女生轮读、分角色读、接力读等。用恰当朗读的方法能大大增加学生的参与情趣。教小说、童话时,可采用分角色朗读。如教《皇帝的新装》时,我把学生分为五个小组,让各组选派代表进行分角色朗读,然后选出读得最好的一组。同学们都踊跃参与,读得投入,读得有韵有味,读时他们不仅能揣摩人物的语气,而且能把握人物的心理,从而使学生通过朗读达到了理解人物的性格,领悟文章的主旨的目的。教诗歌、散文时,则可以采用范读、领读,或配乐读。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语言的魅力的同时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新课标七年级语文课本中诗歌所占比例多,诗歌教学难度较大,容易陷入空洞、枯燥的意象分析之中,运用灵活、多变的朗读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如我教《黄河颂》,就叫一位朗读能力好的同学领读,在这位同学的带动下全班同学饱含感情,大声朗读,读出了民族精神和英雄气魄。好的朗读往往能营造课堂高潮,变课堂的一潭死水为一汪活水。    3.对话激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课堂对话可以有多种形式:(1)老师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2)围绕某一个话题开辩论会。(3)小品表演(4)复述课文等。实践证明生动有趣的对话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教《羚羊木雕》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我”该不该把爸爸送“我”的礼物转送给万芳呢?礼物送出去了能不能再拿回来?然后把学生分成赞成派与反对派,让他们各抒己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学习气氛浓烈。我则利用适当的时机进行点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这篇课文也可采用小品表演的方式进行。把课文分为四个场景,让学生扮演 “我”、万芳、父母等不同角色。后来,我曾用这种方法进行授课,同样也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可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变换教法,只要方法得当,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更新传统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主要任务是要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可见,语文教学就是要倡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探究去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而传统语文教学过程只注重讲授课文内容,教学过程变成了学生被动的机械模仿,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付出的经历主要用于消化理解教师所讲,学生头脑中复制的是教师的思想和语言。造成的不良后果就是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和理解语文知识,也不能把它变成自己的语言,这样的语文课就会是枯燥乏味的。其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因为课堂缺少探索和研究,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知识掌握势必不牢。所以,语文教师要营造课堂氛围来保护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学生细读课文之后,提出了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于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释疑,要求他们精读多想,比较分析,展开论辩交流,求得问题的解决,此环节要不惜花费时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可通过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组讨论学习,课堂上不一定要把追求完美的答案作为教学目标,而应当引导学生在辨析问题上下功夫,以求理解更深入,思路更清晰。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