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教学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从学习、生活上关注来自新千年的大学生

从学习、生活上关注来自新千年的大学生

[作者:梅煌伟[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摘 要:在高考制度未充分发挥多重选拔人才的境况下,高等教育成为发展人才能的第二春天,成为学生跨入成熟历练的又一选择。在未来五年内,高校将迎来新世纪的大学生,这些出生于近21世纪的学生处于社会发展的好时代,信息化社会、独生子女政策等社会因素铸就了新时代大学生的不同成长环境。在信息多元时代,大学生教育要注重学生成长的时代背景,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以更好地帮助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生活观,帮助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实现人生的又一重大跃进。 
  关键词:学习观;预防懈怠;生活观;理解差异 
  大学生教育与管理是高校的管理职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保证。明确管理机构、设置管理队伍、确定管理工作原则和方法[1],是实现有效管理的基础,但保证机构硬件队伍设置的完整性只是管理的工具,作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人是具有动态和不确定的成长轨迹,对大学生的管理要基于系统性的管理机构,更要基于学生成长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点,关注学生的成长背景和形成的不同的思想价值观。要确立正确的价值态度,必先掌握学生在不同成长环境中形成的不同价值观。 
  1 学习观:预防懈怠 
  对出生于近21世纪时代的大学生而言,网络已不再是个新鲜事物,而是陪伴他们学习、成长的重要工具。信息化时代也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获得知识的便利渠道,因此在进入高等教育之前,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不再仅限于教育的要求范畴。但是知识量的宽泛,不代表思考的深度,因此高校管理者在学生学习观上的任务不仅督促学生不过度放松学习,更要树立正确的知识观,锻造整理、运用、理解知识的能力。 
  (一)矫正过度放纵心理 
  在形容国内外高等教育的不同状况时,"严进宽出"与"宽进严出"成为最大的差异。在我国的教育体系里,高考仍成为学生人生的一大重事。虽然近些年社会对高考的认识越来越理性化,不再唯高考是瞻,但依旧抹灭不掉高考在人心中的威严地位。在进入高等教育之前,学生学习生活仍离不开高考这一目标。苦读冥想,挑灯夜战也是为了在考试上取的好成绩,家长仍多以"考完就可以放松"的告诫鼓励孩子。虽然社会不再紧拉高考为唯一的出路,但大多数也不敢放松这根绳。这种进入高校前的整装备战易激起学生的学习斗志,但也易造成战斗之后的懈怠。高校管理者尤其是辅导员,应注重矫正部分学生的过度放纵心理,避免学生将大学视为玩乐天堂。 
  (二)正视学习效用价值 
  完成了高考任务,进入高等教育,学生面临新的学习环境和内容,在逐渐适应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新生更易产生对学习的迷惑。学生通过网络可以获得海量知识,但多是碎片性的知识,支离破碎的信息也给学生带来对学习支离破碎的理解。学习有什么用?没有了高考的目标,似乎学习没有了方向,学生在各个专业领域接触新的知识,但对知识的效用感到疑惑。在高校里能有效驱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可能就是考试。考试是必要的,但不能成为学习的唯一目的。高校管理者宜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要使其明白知识的非考试功能,明白知识对人精神成长的塑造功能。学生的学习不仅限于专业知识,高等教育阶段也为学生发展兴趣提供多样的知识。 
  (三)明确学习方式方法 
  新生对大学课程寄于期待,但多避不开将其与高中课程性质相平,学习多限于记诵知识。知识储备是基础,但学生不能成为储备知识的存钞机,吞吐出来的都是一模一样。对处于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而言,知识量不是问题,但如何内化知识是他们在大学里需习得的能力。高校课堂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对知识分类、归纳、总结、吸收,并形成自己的知识理解构架,能够以清晰的言语表达,这些是学生在高校课堂上能习得的非知识性的能力。在明确各专业知识领域后,部分学生可能产生落差感。高校管理者无法在课程设置上给予学生更多影响,但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和建议,各人的学习方法不可互相复制,但可以为新生提供借鉴的方向。当学生对知识的"博"与"专"具有明确的认识,形成了专业知识与其他领域知识交织的知识网时,学生会以自己的方式方法更轻松驾驭学习。 
  2 生活观:理解差异 
  高校管理者不仅要引导新生实现学习上的适应转变,也要给予生活上的指导。进入全新陌生的环境中,新生需要认识新同学、适应新环境。在来自新千年的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群体将会增加,这也为高校管理者提出新的预示:学生在处理与舍友、同学等各种人际关系中,可能面临更多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则源于学生不同的生活环境。高校学生来自各个地区,学生在大环境中必须意识到差异的必然性,必须对生活上的习惯和习俗差异能够抱以理解和接纳的态度。高校辅导员在面临差异众多的学生群体时,要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的生活观,理解人际关系的矛盾缓和期。对差异冲突较为严重的学生要给予更多关注,了解其成长环境和家庭环境,以找出缓和冲突的有效途径。 
  (一)源于城乡发展水平的差异 
  学生生源地域上的差异是高校管理者不可夸大但也不可忽略的因素,高校汇集来自城乡的不同学生。这种差异会间接造成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作风上的不同。虽然生于同一时代,但城市学生在见识和人际沟通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而部分来自偏远农村的学生则可能需要在大学里经过一两年时间的锻炼才能达到相应能力水平。为缓和这种入学起点上的能力差异,高校管理者一方面需要为能力强者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另一方面也需要关注发挥一些学生的潜质,鼓励更多学生在新环境中发挥自己所长,并引导学生能够以客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分析原因所在,以更好缓解由习惯差异带来的冲突。 
  (二)源于民族习俗多样的差异 
  民族习俗带来的差异是高校管理者需要面对另一个问题。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倡导各民族间互相尊重,团结和睦。高校有部分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其特定的成长环境中形成了可能与周边同学不同的信仰和习俗。民族间的风俗差异需要双方的理解和包容,要处理好这种差异,首先要使学生在心理上认识到这种习俗差异的普遍性,其次,将这种差异化为相互了解的契机,不同民族学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了解更多其他民族的文化习俗。高校管理者在这种差异冲突未出现时,要保持一定的关注度,在充分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背景下,对可能发生的差异充足采取适当的措施。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