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之理性分析
中缅边境诸多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形成和蔓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用“蝴蝶效应”来加以解释:全球化浪潮下的东南亚、南亚各国各地区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外交等各方面的相互影响程度在日益加深,一个局部地区的微小安全问题可以很快波及周边地区,逐步演变为一国、多国甚至全球性的问题,这种逐级放大的效应可以引发巨大和复杂的非传统安全影响力。故此,对于中缅边境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只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才能有效应对和抵抗危机,摆脱安全困境。
三、应对中缅边境非传统安全
问题的策略中缅边境安全形势的复杂多变,迫切需要中国政府在应对错综复杂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形势变化中,“要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和国防安全”。[10](P20)消解中缅边境多民族地区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促进边境的平安和谐发展。
1.客观分析我国与缅甸的利益竞合问题,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准,积极促成和平共赢
“周边形势错综复杂。我们要继续坚持既定的战略策略方针,增强做好周边工作的紧迫感和针对性……,要从大局出发,坚持原则,加强交流,求同存异,增加信任,发展合作,努力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11](P315)坚持以“主权平等、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寻求合作”为主要内容的睦邻政策,针对缅甸内战导致的一系列错综复杂问题,在加强边境地区非传统安全防卫体系建设的同时,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方面展开灵活主动的积极协商与对话,“积极应对,有备无患”,才能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种不可预测的边境安全危机事件发生。
2.加大在中缅边境地区的非传统安全防卫主体资源配置
中缅边境地区的非传统安全防卫事关国家安全大局,并非边境一省一地之事,多年来,中缅边境地区省市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承担着在国门边减轻境外毒品对全国危害的重大政治责任,为抵御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针对中缅边境地区毒品走私、贩卖和跨境赌博等跨国犯罪的严重性,必须加强在中缅边境(特别是云南)的公安、武警、人民武装等防卫资源的配置,在人员编制、专项资金等方面加大对边境地区的政策倾斜。国家在继续加大对云南禁毒防艾投入的同时,应尽快健全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加强各省区市协作。
3.在防控重大疾病传播的投入上,国家应对云南边境地区给予更多的公共卫生资源配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