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艺术类论文 > 音乐论文 > 正文阅读资讯:浅论希曼诺夫斯基钢琴前奏曲的哭泣音调与非传统性

浅论希曼诺夫斯基钢琴前奏曲的哭泣音调与非传统性

[作者:未知[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摘要:本文概述了波兰音乐家希曼诺夫斯基的音乐风格,以其钢琴前奏曲为例,总结出作品的哭泣音调与非传统性的音乐特点,并结合具体曲例加以论述。


关键词:希曼诺夫斯基;钢琴前奏曲;哭泣音调;非传统性
 
  希曼诺夫斯基是继肖邦之后波兰最伟大的音乐家,被尊称为“现代波兰音乐之父”。他的音乐风格独具特色,有着异国情调的优美,心醉神迷的企盼感和对色彩和光辉的高度领悟。他的风格起初受肖邦、斯克里亚宾的影响,这在他的前奏曲中尤为明显。希曼诺夫斯基正式出版的第一号作品(op1)(1899——1900)共有九首钢琴前奏曲,当时他还不满20岁,这个年龄是作曲家心灵最为纯洁,创作激情最为饱满的时期,写出的作品正是不搀杂丝毫世俗与功利,最为圣洁纯净的音乐,是发自灵魂深处的歌唱与叹息。作品中虽然不乏对前人的模仿和学习,却仍然蕴涵着他独特的音乐个性和创作手法,主要归纳为他特有的“哭泣音调” “非传统性”。
  
  一、哭泣音调
  
  在希曼诺夫斯基笔下有了专门的“哭泣音调”,用音乐表现哭泣可以说是希曼诺夫斯基音乐创作中最有特色的一点。本套前奏曲中有多处关于“哭泣”的描写。值得说明的是,哭泣音调与叹息音调有所不同,我们可以从语气上理解:叹气都是降调,因而叹息音调也总是下行,而哭泣的声音有很多种——呜咽的哭,抽泣的哭,无声的哭,嚎啕大哭……旋律的上行下行都可有所指,本套前奏曲中具体体现在:
  (一) 最为典型的“哭泣”描写是第6首前奏曲。如曲首两个八度音之后出现的大二度奏出的效果极象一颗在眼中打转的泪珠倏然坠落,使人心中猛然一酸,简单几个音符就生动地写出了“泪落无声”的哭泣。之后频繁出现的小二度上行更像一声一声的抽泣。
  (二)第1首中24—35小节和36—44小节分别抓住了呜咽的哭和嚎啕大哭的语气特征,用极弱的旋律下行和大力度的和弦上行将其转化为音乐形式——显而易见,极弱的旋律下行表现了呜咽的哭,大力度的和弦上行则表现了嚎啕大哭。
  (三)第9首中5—9小节连续9次下行二度,看似叹息音调,却与以往的叹息音调有所不同,常见的“叹息”多为前短后长,而本套前奏曲中的“叹息”却与之相反,多为前长后短,如此一变,就使叹息带了哭腔而具有了哭泣的性质,同时也增加了音乐内在的紧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