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因论看“屌丝”一词的流行
摘要:模因论为语言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从模因论角度,阐述了“屌丝”这一网络流行语得以广泛传播的过程和原因。
关键词:模因论;屌丝
一、引言
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反映并体现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在不同的社会阶段,总会衍生出特定的流行语,折射出各种社会现象。从文革时期的“贫下中农”到改革初期的“万元户”再到时下最流行的“高富帅”“白富美”“屌丝”,这些语言的更替变迁勾勒出了社会发展的轨迹。2012年初,“屌丝”一词从网络一路爆红到了现实生活,其含义也不断变化,从最开始的“矮穷挫”到现在的一种社会性自嘲。“屌丝”透射出了当前社会环境下广大80后,90后的一种社会心态。从模因论角度解析“屌丝”一词的模因特性以及其不断得以广泛传播和创造性复制的内在动因。
二、模因论概述
模因论(memetics)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 律的新理论,指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模仿、散播开来的思想或主意,并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1976 年, 英国牛津大学动物学家 Richard Dawkins 在The Selfish Gene (《自私的基因》)一书中首次正式提出文化进化的单位 meme。模因(meme)采用了与基因(gene)相似的发音,将文化传承的过程以生物学中的演化规则来作类比,意指模因即文化基因。Meme在国内有多种译法, 何自然译为模因,把模因与模仿现象联系起来。模因像病毒一样感染人类的大脑,改变他们的行为,令他们着力宣扬某种模式。举例而言,对诸如(标语口号,网络热词,发明创造,音乐旋律)等事物,只要有人带头,大家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起来,最后得以普及,这就是一种模因现象。因此,模因就是通过模仿而传播,是文化的基本单位。
三、“屌丝”一词模因复制的四个阶段
Francis Heylighen 指出:模因要想被成功的复制,必须经历同化、记忆、表达、传输这四个阶段。 “屌丝”正是历经了这四个阶段才成为强势模因。
1. 模因的同化。成功的模因应该能传染“它的宿主,进入宿主的记忆里。“屌丝”起源于足球运动员李毅的百度贴吧(国内知名的BBS)。李毅的球迷“毅丝”们在贴吧里不仅谈论足球,还抱怨自己对生活、工作与感情的不满。“毅丝”以语言粗鲁,脏话连篇而闻名,看过他们帖子的人便给他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