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文学类论文 > 社会文化 > 正文阅读资讯:试论科学发展视阈下的大学文化建设与传播研究

试论科学发展视阈下的大学文化建设与传播研究

[作者:唐勇 罗玮[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论文关键词:大学文化 文化建 文化传播 科学发展

  论文摘要:加强大学文化建设与传播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内涵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职责担当。大学文化建设与传播应注重四个方面的协调统一,为先进文化建设做出应有贡献。要努力建设高品位的大学文化,以人才培养为主渠道,增强大学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加强媒介教育,使大学文化成为社会文化的典范和先进文化的辐射源。
  
  科学发展观启示我们,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科学发展要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大学承担着为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历史使命,已逐步从社会边缘走向中心。作为一个文化组织,大学文化代表着社会道德文明和人文精神的高度,大学文化建设理应走在社会文化建设的前列,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中心,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一、加强大学文化建设与传播的现实意义
  
  1.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应有举措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和全面发展……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高等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增加,更为重要的是培育其人格精神,实现全面发展。高等教育的功能不止于已有文化知识的传递,而要通过文化的继承、传递、研究和创造,引领受教育者实现内化和主体化。如果大学片面追求技术和经济的实际目标,将高等教育看作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后备人才的手段,忽视人的精神和价值的构建,越来越偏重于用统一的技术、统一的流程生产模式化的教育商品,就扭曲了大学的教育目的和理想。大学本不应仅仅是学生就业技能的服务所,高等教育的崇高理想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本质核心是文化育人,是以“人化”来“化人”的过程。即通过大学文化的影响和作用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升人的精神面貌和素质能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良好的大学文化生态环境。
  2.重塑和提升大学形象的必要途径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进入到大众教育阶段,一方面是规模的快速扩张,另一方面是学校和社会的准备不充分,出现了教育质量下滑、就业压力增大的现象。另外,由于社会转型期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社会流俗在校园蔓延等问题令人堪忧,大学曾经作为时代和社会精神灯塔的角色和地位发生了动摇,不再是人们心目中的一方净土。要重塑和提升大学的社会形象,必须在适应和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秉持大学精神,坚持发展理念、文化兴校、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提高大学的社会贡献率,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此,建设高品位的大学文化任务紧迫,应保持大学鲜明的文化个性,认真研究文化发展、传播的规律,置身于社会文化的现实,努力实践大学的文化理想和价值追求,不断地积淀和深厚大学文化底蕴,综合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及渠道形成与社会的良性互动,赢得公众的理解、信任和认同,使大学真正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人类社会的知识权威。
  3.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充分发挥文化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中的先导力。大学文化是社会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亚文化类别,但是大学文化一定不同于企业文化等其他文化类型,这种不同就在于大学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引领性和它始终与先进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纵观近现代社会文化的发展,从博洛尼亚大学创造的人道主义文化、洪堡大学创造的科学文化以及北京大学的新文化运动,社会文化乃至社会政治、经济发生重大变化的关键时刻,大学文化始终站在最前沿,成为先进文化的主阵地和主要推动力量,这是由大学的人才优势和学术传统决定的。大学人渴望文明进步,对文化传统有深刻的总结和归纳,对保守和落后的思想批判更新,对科学和真理的追求更不懈。大学教育继承、传播和创造科学文化知识,不仅培养了高级人才,推进着大学文化建设,更促进社会文化的改造和革新,推动先进文化的传播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典范和辐射源,培育和引领社会文化创新发展,以确立广为认同的文化观念、价值取向和精神支柱,大学责无旁贷。
  
  二、大学文化建设与传播应处理好的基本关系
  
  1.坚持主导与尊重多元相协调
  大学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我国的大学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主义建设培育高级专业人才的任务,青年学生思维活跃而且敏感,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据大学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弘扬主旋律。我们也应该看到,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特质已经得到公认,大学是文化汇集交流和推陈出新的重要场所,保持对文化多元化的尊重,才能激发高校教学科研的学术自由,才能激发师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培养勇于创新的人才。坚持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应当重视文化现象和思潮的多元化,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推进理论创新,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力和吸引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各环节,使之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自觉行动。
  2.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当前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都要求大学文化建设与传播致力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共同推进。追求真知,崇尚科学精神,以求真为目标,以创新为灵魂,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富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突破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促进新思想、新观念和新的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时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能力。同时,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注重人的精神生活,求善求美,以人为本,使学生德才兼备,不仅拥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过硬的思想觉悟,还具有较高品位的文化修养和人文气度,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鲜明的价值判断和丰富的心理情感,增强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要求,建立起高素质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宽厚基础和博大视野。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