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文学类论文 > 新闻类 > 正文阅读资讯:微博对媒介公共空间的建构与消解

微博对媒介公共空间的建构与消解

[作者:朱智徐| 打印 | 关闭 ]

  “塔西佗陷阱”是指政府在失去公信力之后,无论是说好话还是说坏话、做好事还是做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坏话、做坏事。近年来,由于政府在一些群体事件及公共事件的处理上,反应迟缓、信息滞后,致使公众对政府及相关组织机构的信任度降低,甚至形成了尖锐的官民对立情绪。雅安地震后,红十字会发布的微博后面转发的一连串“滚”字,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陈里微博邀农民工吃饭被网友批评为作秀,就是“塔西佗陷阱”的现代注解。这种现象的产生,值得反思。长此以往,无疑会使政府的正确决策、良好初衷被误解,进而损害公众的利益,甚至可能因为对立情绪的加深造成进一步的社会失范。
  4、权力的介入降低了公共空间建构的可能性
  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谣言被转500次可判刑”的消息登上了各大网站的显著位置,引发了公众的讨论。政府的初衷是好的,为了净化微博环境,提升微博品质,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更多权利的介入和制约。这些制约,可能会使真正民意的表达渠道被阻塞,甚至可能会出现以此为手段限制公众发布信息的事件。公共空间的建构需要和权力保持一定的距离,以确保它的独立性。而权力的介入正在逐步侵蚀着独立的根基,在这种情况下,微博构建现代社会公共领域的路,仍然任重道远。
  公共空间的存在与否是衡量一个社会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在转型期,各种问题、矛盾错综复杂,建构一个和谐有序的公共空间将有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而微博在这方面的潜力是巨大的,但是隐患也不少。如何发挥微博的正能量,减少副作用,值得每个人去思考。技术不能决定生活,却能影响品质。营造一个生态微博、健康微博、绿色微博,不能过多依赖于权力的介入,而更需要每一个公民为之努力。
  参考文献
  ①展江,《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与传媒》,《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3)
  ②吴亭,《论微博兴起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1(3)
  ③《2011上半年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2011-7-18
  ④杜宇洁,《微博之力改变着什么?——浅谈微博在公共领域形成中的作用》,文化研究网,2011-7-9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