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文学类论文 > 历史学 > 正文阅读资讯:重庆罗汉寺石刻造像文化及其保护

重庆罗汉寺石刻造像文化及其保护

[作者:权小芹[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   二、罗汉寺石刻造像的文化特征   在隋唐时期,文字传播主要靠的是石刻,到了宋明时期,石刻已不是传播的唯一途径,纸的普遍应用和印刷术的改进都使得石刻的意义更深层次化了。石刻更深层的意义还在于给工匠们创造了造型艺术的舞台,实现了工匠的梦想,使得佛教艺术在重庆得到了更高的提炼和升华。石刻造像作为艺术化的宗教是形象传播佛教教义的有效途径,佛教正是利用石刻造像这一工具在中国的大地上传播开来。   重庆石料丰富,地质坚硬,岩石主要由花岗岩、沙岩和石灰岩构成,为石刻雕刻提供了优良的场所,同时也为雕刻工匠提供了很好的发挥场地。罗汉寺就是重庆石刻造像的场地之一,却一直没有得到重视。通过调查发现,罗汉寺石刻的主要类型有石碑、塑像和浮雕等。石碑文字字体多由书法家先书写在石岩上,再由石工照着打出来,从字体可以知道是哪个时代的书法,引升出时代气息,如“西湖古迹”明代碑亭这一四字石碑就体现出明代书法艺术。 罗汉寺造像也有泥塑和铜塑,分别有十六尊者塑像和“西方三圣”铜铸像,这些造像有它的功利目的和艺术审美价值,还有其娱乐性;佛教经典是塑造者的创作起点及灵感,展现了工匠们为突出主题而使用的一些夸张手法,当然也受到工匠审美局限和文字描述与现实表现存在差距等问题的影响,但工匠们通过运用华丽服饰装饰佛像弥补了这一遗憾,让整个作品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从而产生崇拜之情。雕塑审美从客观直观表现艺术形式到抽象思维能力到实用功能再到玩赏功能的演变,技法在提高,意识在进一步的有深意。根据罗汉寺造像雕塑的年代,结合本地的文献资料、题材内容以及重庆罗汉寺佛像与周围文物相互印证的关系可知,罗汉寺的造像通过其内容属性和史料价值证明了它的历史地位,反映出了重庆佛教界造像在当时那个年代的一系列历史问题。   由于日机轰炸及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剩下最具考古价值的是古佛岩上的石刻浮雕,古佛岩建立时间有明嘉靖元年之说,也有说风格特点时代接近于宋代之说。通过调查发现,古佛岩有独立的构图思想,有创新独一无二的雕塑特征,继承前代雕塑艺术的同时又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反映了渝中区的佛教石刻造像艺术水平。其构造是上面观音菩萨等后有罗汉陪衬浮雕,下半部分存有卧佛、观音像和供养人像等造型。   古佛岩的菩萨像多以坐像为主,面庞丰润,宽额丰颐,容貌端庄秀美,神情慈爱详和,佛像头顶肉髻且趋于平缓,呈螺式发型,身材匀称,服饰单薄,衣褶飘逸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