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管理类论文 > 市场营销 > 正文阅读资讯:论营销策略在地方外宣传播效果优化中的运用

论营销策略在地方外宣传播效果优化中的运用

[作者:张华斌[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此外,适当削减经济类新闻的数量,增加科技、体育、教育等方面内容;同时,将焦点从领导人身上转移到普通百姓身上,关注普通百姓在新形势下的生存状态。因为西方受众潜意识里认为,领导人大多擅长于“作秀”,缺乏“真实感”和“可信度”,在他们看来,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所思所想远比领导人的活动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真正实现“于平实处见真章”。
  2.调整外宣策略,力争实现传播效果最优化
  传播学(邵培仁,2000)认为,作为传播行为的发起者,传播者的首要责任就是充分做好受众分析工作,不仅要分析终极受众,更要分析意见领袖,对他们的文化土壤、心理预期、接受习惯等了然于胸,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受众接受习惯的传播策略。
  基于此,传播者必须具有双语文化背景,善于在东西方文化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Zhejiang Weekly》中不乏这类成功的例子,2012年3月16日-22期一篇题为《In the Clear》的头条新闻不回避热点焦点话题,聚焦于国内外受众普遍关注的PM2.5的问题,深入浅出分析了中央和浙江省两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监控空气质量。该刊2012年3月2日-8日刊头版头条堪称集农、经、文诸方面内容于一体的好新闻,篇幅不长,让人回味。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浙江虽为中国最富裕的现代化省份之一,却依然有一些落后小山村延续数千年的农耕生活方式。既客观报道本省的实际情况,也将省内极富地域文化特色的乡土文化传播出去。长期以来,中国媒体给西方受众的印象是报喜不报忧,对社会焦点问题采取遮遮掩掩的做法。上述新闻定会让西方受众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真实感,认可接受之情油然而生。
  就具体外宣策略而言,笔者十分赞同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先生的观点,即外宣应避免“灌输式说教”,要能够“感染”受众(赵启正),“对于不同文化心理、有着不同信息需求的传播对象,要有差异化的传播策略”,要对他们“量身定造”符合其自身特点的传播策略。
  3.积极推进外宣“本土化”战略,做到与受众心理“零距离”
  我国外宣事业巨擘之一的黄友义先生曾提出著名的“外宣三贴近” 原则,即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沈苏儒,2009)。后二“贴近”原则从根本上阐明了外宣“本土化”战略的重要性,要求外宣媒体在“编码”过程中,必须站在受众立场上考虑问题,充分考虑受众接受习惯和心理预期等因素,切实拉近与受众的心理距离,做受众的“自己人”。
  “本土化”战略还体现在传播机构组织出现受众的“自己人”,譬如英文媒体可雇用外籍人士担任记者编辑,让他们“替我们”说话。国内主要媒体,如中央电视台等已打破人事制度的禁锢,开始雇用西方人士担任记者、主持人。事实证明,在与西方受众的心理接近性方面,这些“洋面孔”的记者、主持人比国人更有优势,更能引起西方受众的好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国家外宣的必要组成部分,地方外宣在当前形势下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与国家外宣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地方外宣应在国家外宣的宏观指导下,从微观角度做好做足“细微”的外宣工作,强化为国家大外宣这一宏大命题服务的功能。大力拓宽传播途径,充分把握当前信息爆炸的大好局面,形成平面媒体、多媒体和新媒体多管齐下的良好局面,广种薄收,实现对外宣传效果的最优化和最大化,为最终夺取国际话语权至高地、塑造良好国家形象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OP-c/671406.htm
  [2]邵培仁.传播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沈苏儒.对外传播——翻译研究文集[M].外文出版社,2009
  [4]王方华,吕魏,陈浩.企业战略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4
  [5]张华斌.跨文化传播视野下的外宣英语翻译[J].消费导刊, 2009.11
  [6]赵启正.“感染”而不是“说教”.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