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工程造价在项目管理中的有效控制
摘要: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文章详细分析阐述了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的过程中造价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项目管理;工程预算;工程概算;招投标
所谓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就是在优化建设方案、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在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把工程造价的发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和核定的造价限额以内,以求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当前在工程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1 存在的问题
按照现行项目建设程序要求,可行性研究阶段编估算、初步设计阶段编概算、施工图设计阶段编预算、竣工阶段编决算,“四算”之间,后者不能大于前者,前者对后者起着控制的作用。然而在现实中,控而不死的现象比比皆是。主要表现为:
1.1.1 一调再调。就控制工程投资的概算而言,一个项目在概算书批准之后往往还需修编1~2次,甚至有的工程在投产运行后还在修正概算,致使估、概、预算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1.1.2 一砍再砍。在有些工程项目的管理中,由于送审额超出批准概算过多或由于资金筹集不足等其他原因,主管部门、业主便行使其特权,从分项目到工程量、从价格到费用,大行砍刀之能,其结果往往在砍掉了某些不合理开支的同时也砍掉了某些实际必不可少的费用。
1.1.3 一拖再拖。单向砍投资减少造价的消极后果是,投资资金不足导致建设进度放慢、工期拖延;承包商为避免亏损而刻意寻找甚至制造业主在管理上的漏洞,如材料以次充好、搞假签证等;在设备和材料价格购供环节上做文章谋利等。结果是投资额变相地或间接地被增加。
1.1.4 高估冒算。提到控制工程造价,主管部门和业主指导思想上往往想到的只是如何砍投资、防止高估冒算而轻视了换位思考。面对这种局面,被管者只有一种最佳对策——那就是高估冒算,把竹竿多抻长三节,让你砍掉二节,以不合理的造价来保障正当利益的存在。这种针锋相对的结果及其在同行业中的传播而产生滚雪球式效应,工程造价怎能控制好?
1.2 原因
1.2.1 压缩与膨胀相冲突,缺少调和与统一。工程造价编制与审查管理中,主管部门或业主追求的是压缩造价,实际工作中力求取小不取大,而承包商追求的只是利润最大化,行动中设法膨胀造价,采取截然相反的对策。双方立场的不一致是产生这种缩胀冲突的根源,而双方常常带着有色镜看对方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