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理工类论文 > 地理地质 > 正文阅读资讯:浅析北京市控制测量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浅析北京市控制测量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作者:未知[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测了水准网,将水准网分一、二、三级控制,首级采用一等水准精度,在一等环内分块加密二、三等水准网。其中一等网共形成22个环。
另外,由于过去水准点的编号命名比较紊乱,因此,在此次整顿过程中改革了点号,新编的点名依照国家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命名,并编制了新旧点名对照表,把新旧点名的关系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2.6 1979年以后的复测和调整
  自1979年水准网全面调整之后,我院对北京市的高程控制网实施了周期性的定期复测,分别于1988年、1998、2005年对水准网进行了补埋和复测。
其中
  (1)1984—1988年,对原网的平原十一环进行补埋和复测,山区利用原观测值进行了平差,未对全网进行调整。
  (2)1995-1998年,水准网原点从北大移至玉渊潭,一等线路重新构网,南部的一等线路也大都缩至市界内。
  (3)2002—2005年,全面复测,平原地区依前期复测线路,山区线路大部分移至市界,并重新构成了一等环线。
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测量和平差手段已逐步实现外业记录电子化和内业平差自动化。
  3导线测量的发展历程
  为了满足北京市城市地图测绘、工程定线拨地及市政建设等控制的需要,从五十年代初开始城市导线控制测量。随着北京市城市控制网建设发展,导线控制范围由点到面,不断扩大,测绘仪器性能提高和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开发应用,导线观测及内业计算的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已形成外业电子记录、内业计算机平差计算的模式。
  20世纪50年代,导线外业观测采用威特T2型经纬仪和30米钢卷尺,导线控制主要分布在城区,导线布设单一,没有形成导线网,精度不高。
  60年代,随着1963年三角网的改建和加强,控制范围扩大到城墙外,对1957年的一、二级导线边角资料进行了检核计算;采用人工计算的方法,对简单结点网进行了平差。
  70年代,我院整理维护原一、二级导线,对资料中精度较低的部分,进行了整测,提高部分旧导线的精度。另外,结合郊区建设发展的需要,开展了郊区导线测量。此时,激光测距仪量测距技术的应用,改变了钢尺量距的历史,通过开发导线平差计算软件,实现了计算机平差计算,提高了内业计算的效率。
  80年代,我院对城区导线进行补埋观测,结合郊区城市建设项目的需要,郊区一、二级导线控制范围不断扩大。随着激光测距仪技术的发展,距离量测精度不断提高,导线平差软件得到推广应用,能够对校大的导线网进行整体平差计算,成果资料已比较规范。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