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经济类论文 > 经济论文 > 正文阅读资讯:中国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中国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作者:毛明洁[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摘 要:坚持改革开放,已经成为中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基本国策。随着市场的全面开放,目前国外的跨国企业不断地进入国内市场来与国内的企业分享市场份额,国内的企业也随着自身的壮大也不断地走出去寻找生存的空间。一个企业具备怎样的国际竞争力,决定和影响到企业国际化的长期发展。只有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才能使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关键词:竞争力;企业;国际竞争力
  一、关于竞争力国内外研究现状
  美国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教授主要从竞争战略理论描述了公司如何在产业内部定位,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取得高于一般的收益。波特认为,产业环境中存在五种基本力量:潜在入侵者、替代品的威胁、供方议价能力、买方讨价能力和同业竞争者。企业要在同业内形成战略优势必须进行准确定位,并充分利用这五种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推动这些力量向自己有利的方向转变。维纳菲尔特(B.WemerfelO)格兰特认为企业是一组资源、资产与能力的集合,任何企业都拥有一组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独特资源一有形资产、无形资产与组织能力,竞争优势正是构建在这些有价值的、难以模仿和替代的资源组合,这些资源异质性使企业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服务于顾客,并因此而创造出更好的顾客价值。
  普拉哈拉德(Prahalad,C.K.)和哈默(GHamel)认为企业本质上是一个能力的集合体;能力是对企业进行分析的基本单元;企业拥有的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积累、保持、运用核心能力是企业的长期根本性战略。
  国内学者张志强、吴建中等认为,企业竞争力实际上是一个通过比较而得到的相对概念。企业竞争力由两大部分组成,即企业现实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潜在的(或者说未来可能拥有的市场)竞争能力。王明夫认为,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在竞争环境下,抗衡乃至超越现实和潜在竞争对手,求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本文的研究是从“硬实力和软实力”角度来探讨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如何提高国际竞争力。“硬实力和软实力”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院长约瑟夫·奈在讲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时提出的,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经济、科技、军事实力,体现的硬实力。另一方面是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很难量化的一些软实力。
  二、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是要提高企业能在国际市场上处变不惊游刃有余的“硬实力与软实力”。对企业来说,作为市场竞争主要载体的硬实力指企业用以直接支持其市场行为的所有可量化的物质态要素,能被客户可以直接感知,它包括企业设备、厂房、资本、人力、产量、收入、利润等要素。企业独具的社会公信力、品牌力和文化力等这些“软实力”,也不断影响着人们对企业国际化的认知,从而影响到企业国际化的长期发展。“软实力”也已经成为一个企业做大做强、全面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必要条件。在企业发展中,可以说硬实力是软实力的有形载体、物化,而软实力是硬实力的无形延伸。硬实力通过企业内部软实力的提升而得到强化,使企业不断壮大,知名度越来越高,被行业和社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因此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能够使企业长久生存的实力往往不仅有“硬实力”,而且还要靠企业经过艰苦而长期的积淀而形成的看不见摸不着的“软实力”,这些都是企业立足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硬实力是企业的肌肉,软实力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企业硬实力是企业软实力发挥作用的基础,而企业软实力的提升又能够维持、增强和延续企业的硬实力,二者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企业只有靠这些“硬实力”和“软实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所以中国企业只有打造一定的“硬、软实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能立足长远、基业长青。
  目前,市场的多元化是所有企业都将面对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竞争格局。对国内市场来讲,即使我们的产品不出去,外国的产品也会进来,国内市场的竞争实际上也是国际竞争。因此,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所有企业都将直接或间接参与全球竞争。中国企业只有在新的竞争格局中努力培育竞争优势,提升自己国际竞争力,寻求更好的生存和更大的发展。
  三、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面临的环境和问题
  随着中国市场的全面开放,中国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不再是单一的国内市场,而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国外的跨国企业不断地进入国内市场来与国内的企业分享市场份额,国内的企业随着自身的壮大也不断地走出去寻找生存的空间。认清中国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扬长避短提高自身的实力才能持久生存发展壮大做成百年基业。
  (一)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面临的环境
  1.国内经济政策环境。在国家法规及政策层面,随着中国企业所得税法、公司法、会计法、银行法、证券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及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出台,一方面中国引进外资的质量和要求更严格更规范更加注重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及环保要求的需要,与改革初期相比有了质的变化。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国情的现实需要,外资企业在改革初期所享有的一些超国民待遇的优惠政策被逐步取消,国内的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逐步回归到一个平等的竞争平台上参与商业竞争,因此中国的本土企业在国内更广泛的市场领域面临着更多的市场机遇。
  2.对外经济政策环境。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新要求,因此,对外开放成为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长期国策。同时,党的十八大报告具体阐明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战略方向,即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加快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这为中国企业制定国际化经营战略指明了方向,必将对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发生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新形势下推进企业国际化竞争的战略是:适应中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以推动生产要素跨境流动,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为目标,实现“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协调发展,显著提升企业国际化水平,创造中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途径,开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中国新形势下推进企业国际化竞争的政策支持:在财政政策方面,国家设立了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资金、对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拓资金、支持纺织企业“走出去"专项资金、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发展资金等多项资金支持。在信贷政策方面,国家鼓励政策性银行和各大商业银行积极开展包括商业信贷、优惠信贷等多种信贷业务,拓展企业的融资渠道。在保险政策方面,国家成立了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承接出口信用保险和对外投资保险等业务。在税收政策方面,国家出台了出口退税、避免双重征税等优惠政策。在外汇政策方面,国家取消了境外投资外汇风险审查和汇回利润保证金制度;放宽了购汇额度,下放了审批权限;允许境外企业所得利润用于增资或境外再投资;允许境内企业以自有外汇、购汇或国内外汇款进行境外投资等。努力搭建新形势下中国企业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平台,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