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经济类论文 > 会计论文 > 正文阅读资讯:信息化环境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研究

信息化环境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研究

[作者:刘天雄 杨凤凤[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二)加强信息化环境下中小企业工作人员的素质
  中小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不仅要保障系统本身的无误性,还要考虑系统操作员的工作能力和素质,系统操作员的工作能力是担任该项工作的基本要求,只有在能力胜任的条件下,才能保证操作员完成份内工作;操作人员的素质是保证系统运行合规的必要条件。故而企业要针对系统操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质进行定期培训,保证操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的可信赖性。
  (三)取得中小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支持
  中小企业信息化条件下,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要取得成功,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必不可少。企业高层管理者要提高信息化环境下的管理理念,认识到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运行中的重要性,了解企业内部控制改进的方向,立足企业自身,剖析企业需求,明确企业目标,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机制。
  (四)加强风险的评估和控制
  在风险管理信息化环境下,可以利用情景分析工具、蒙特卡罗模拟对风险进行分析,制作风险的分布图、影响图和数量趋势图等多角度管理视图。将风险的识别和评估由主观的定性分析转变为客观的定量分析。建立风险监控系统,对企业信息化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内部控制问题实施监控,不仅是对风险本身的监控,还要对风险发生的条件、征兆进行监控。
  (五)保障信息和沟通安全
  中小企业在建立了信息系统之后,还要确保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主要集中在信息的安全上,企业信息的传递过程包括输入、处理和输出。信息在输入时要严格按照系统设置的权限进行授权和审批,保证信息在输入时是真实准确的;在信息处理环节中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适应性、客观性和及时性;信息输出过程中要控制信息使用权限,避免企业信息使用混乱、商业机密外泄,保障企业利益不受损害。
  (六)优化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内部审计人员要对信息化后的企业进行深入的了解,区分企业现阶段的运营模式与原运营模式的异同,在对企业进行审计时做到“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有成效”。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社会审计对企业的运行进行监督,降低企业的营运风险,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效益。
  信息系统在中小企业的应用,使得企业的运行方式和渠道发生了很多变化,信息传递的快速化,授权审批的数字化,信息法制的滞后性,各种信息化带来的变数都需要审计人员从中做出判断,收集审计证据,最终发表审计意见。因此,为了保证企业的经营运行,企业要对内部审计人员针对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法规、审计技术和信息系统操作的专门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保障内部控制监督环节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结束语
  伴随着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在面临诸多挑战的同时也存在着机遇,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要以“中小企业的独特性为基准,信息技术的前瞻性为辅翼”来建立和完善。要切实发挥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运行中的作用,促进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琼,李晓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在信息化管理下的改进[J].商业会计,2012,(2).
  2.郭文平,杨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商贸,2011,(34).
  3.朱小芳,周大伟.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讨[J].商业会计,2011,(30).
  4.李威.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J].中国商贸,2011,(17)
  5.骆良彬,张白.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08,(5).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