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经济类论文 > 会计论文 > 正文阅读资讯:关于政府会计改革的思考

关于政府会计改革的思考

[作者:王莉[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摘要】多年来,众多专家学者对政府会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很多理论已经逐步达成共识。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会计基本框架体系,调整新型核算模式是当今现实的选择和当务之急。本文结合实际,对“政府会计”概念的提出、政府会计体系改革的进程、面临的挑战与难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做了详尽的阐述,并为推进政府会计的全面改革及体系建设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公共财政管理、政府会计改革、权责制
  随着部门预算的编制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原有的预算会计模式已越来越无法适应现实的需要。与此同时,社会公众对政府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作为反映政府经济活动的政府会计信息已成为检查、监督、评价政府公共财政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现行预算会计环境的悄然变化使政府会计改革日益受到政府主管部门及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客观上要求将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统筹考虑,构建一体化政府会计。
  一、“政府会计”的提出必将带来我国政府会计体系的改革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规定,政府会计是指用于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政府和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活动及其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的会计体系。政府会计的基本目标应以全面反映政府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为主,即全面计量和报告财政资金的来源、支出、余额以及资产、负债情况。
  然而,我国政府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仍存在一定差距,严格的说,目前还没有形成能够全面、真实反映政府经济资源、现时义务和业务活动全貌的政府会计体系。现有的预算会计信息不充分、不完整、透明度不高,尚不能完全适应政府预算管理的需要。2012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标示着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大幕已徐徐拉开。
  二、现行预算会计的复杂性给政府会计改革带来诸多挑战
  目前,我国政府单位划分比较复杂,包括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建设单位等多种政府单位形式,而根据机构建制的不同,有些行政单位下属有事业单位,有些基层建设单位隶属事业单位或行政单位等等,关系复杂,现象极为普遍。各种形态的政府单位分别执行相应的会计制度,导致多套会计制度并存,相对独立,互无联系,使他们很难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整体,全面反映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和财务状况更无从谈起。
  其次,基于收付实现制下的会计制度具有局限性:
  1.不能全面、客观的反应政府固定资产状况。政府单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