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中等教育 > 正文阅读资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

[作者:5189lw[来源:知源论文网]| 打印 | 关闭 ]


 

近年来,中央政府及教育、劳动等主管部门对发展职业教育已日益重视,但需要指出的是,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仍然普遍更加重视普通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而忽视中等职业教育。由于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合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资金不足、生源缺乏、社会和企业认可度低,相应地造成我国人才结构也很不合理,一边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加大,另一边是技能型人才较为紧缺。以深圳为例,据2005年《深圳市技能人才培养和发展问题调研报告》分析,深圳真正存在的不是“民工荒”,而是“技工荒”,深圳技能人才缺口达5万多人。报告预测2008年深圳技术岗位从业人员缺口将高达38万人。技能型人才的紧缺,已经成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产业技术水平的制约瓶颈。


(三)中等职业教育综合素质欠佳,办学环境和体制有待改善


总体上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无论是从师资力量、办学条件、自身管理,还是从学生素质培养方面还都相对落后,综合素质欠佳。此外,教育部2005年《关于职业教育工作情况的通报》显示:近年来有700多所骨干中等职业学校被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或并入了高等学校;行业企业办学受到严重削弱,不少学校停办,相当一部分行业企业办的中等职业学校被改作他用,职业教育资源流失严重。这种状况对我国本就弱质的中等职业教育无异雪上加霜。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环境和教育管理体制还有待改善,尤其是对职业教育而言,涉及部门较多,不免会出现政出多门、管理混乱现象。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的民营化、市场化改革还不理想,民办职业教育只占全部中等职业学校的10%,中等职业教育适应市场经济、市场需求的办学机制还未能真正建立,中等职业教育的行业参与性差。

三、孝义市职业教育中心案例分析


孝义市职业教育中心是该市一所多层次、多专业、综合性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山西省省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该校近年在加强学校建设、拓展办学规模、培养专门人才、培训农村劳动力等方面颇有建树,其办学经验和发展历程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三校合并,进行资源整合


2002年,为了集中孝义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孝义市财贸职业中学、技工学校和卫生学校合并组建为孝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三校合并对孝义市原有的中等职业教育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大大增强了该市职业教育教学综合实力,为职教中心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丰富专业设置


孝义市是一个煤铝丰富的资源型地区,以煤、焦、铝等为主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重化工业及服务业对技能型人才有较大需求。针对人才市场对新型专业人才的需求,职教中心自2003年开始增设了煤化工、电子商务、旅游及酒店管理、煤矿机电等专业。3年内,学校专业由6个增加为10个,班级由14个发展到28个,学生由670多人增加到1870余人。这些新增的适应地方人才需求的专业的设立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就业预期,不仅扩大了学校招生规模,而且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为一批农村青年提供了学习实践的机会。


(三)校企合作,拓展办学资源和就业渠道


职教中心成立伊始就将增进学校和企业合作作为学校拓展办学资源和增加学生就业渠道的重要手段。学校先后与楼东俊安公司、金晖万峰煤矿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办学,定向培养煤化工、机电等专业学生。


 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使学校的课程设置更加实用、培养目标更加明确,使学生的就业渠道逐步畅通,使企业技能型人才资源日益丰富,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的三赢局面。

(四)灵活办学,作为企业技术人员及农村劳动力的短期培训基地


学校除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外,还利用自身教学场所和人力资源优势,作为企业技术人员的短期培训基地,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短期培训一般为2~3个月,培训形式为企业提出培训要求并提供资金,由学校招聘学员(也有企业指定)、提供教学场所和设备以及教师,学生培训合格后到企业就业。2004、2005年学校为华庆铝业公司、楼东俊安公司等企业进行了多期专业技能短期培训。近两年,学校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也进行了初步尝试,配合农业局共短期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1100余人,就业率达90%。

(五)多渠道争取办学资源,拓展办学空间

随着专业、班级和学生的增加,校园规模、校舍面积和实验基地的不足就逐渐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职教中心积极多渠道争取办学资源,除向政府申请财政支持外,还采取借贷、租赁等形式,拓展办学空间,2002年至今,学校办学空间已由原党校扩展到果品公司、农机局、农修厂等地,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发展。

(六)强化教学管理,提高社会认知度

职教中心建立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努力提高教师素质,注重抓学生的德育工作和学习成绩。严格务实的教学管理为学生创造了优良的学习环境,也为学生的升学和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对口升学率达98%,本科达线率达25%,真正实现了该校“管理有方、教学有法、升学有门、就业有路”的办学目标。职教中心的社会信誉增强,社会对职教中心的认识也不断改变,有过去的学校上门求生源到目前家长走后门找关系上职中。

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财政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

自1996年《职业教育法》颁布以来,我国政府对职业教育逐步重视。但是从前述分析可见,无论是从总体上还是从中央和地方的分类来看,截至2003年前的一段时期内,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所占比重不仅较低,而且还呈下降趋势。从2004年开始,中央财政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教育部与财政部实施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从2004年到2007年拟安排约201亿元,在全国支持建设2000个左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劳动保障部共同制定了《关于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建设计划的指导意见》,计划每年安排中央专项资金5亿元,地方提供相应配套资金,用4年左右时间加强以县级职教中心为重点的1000所骨干中等职业学校的建设。


可见,国家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已经有所加大,但仍然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这是因为,其一,职业教育同普通教育一样,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和外部性;其二,与几年后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相比,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还是相对不足;其三,职业教育比普通教育需要更多的资金。以德国为例,据统计,该国培养一名职业学校的学生每年平均约花费1.5万欧元,而普通学校的学生只是这一费用的1/3。德国政府特别重视职业教育,联邦、州、地方三级政府均参与职业教育的组织与实施,职业教育的校舍、教学设备、实验场地等均由国家出资建设。德国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取得了非凡的成效,使德国劳动者素质、工业技术和经济发展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二)提高地方政府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程度


据统计,德国只有约30%的青年选择上大学,约70%的年轻人则选择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而在我国,一般是没有机会接受普通高中或普通高校教育的学生才选择职业教育。温家宝总理在2003年召开的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曾指出:要彻底转变鄙薄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使农村职业教育在今后几年有一个较大发展。但是,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需要教育体制改革、人事制度变革、企业用人机制转变等做铺垫,才可以形成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重视技能型人才、注重培养和合理使用的良好氛围。


对广大农村地区而言,中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更多地是服务于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于地方实用技能型劳动力的培养、从而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县级政府部门更应当高瞻远瞩地意识到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将促进本地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执政要务,从政策、资金和办学环境等方面积极给予扶持。


(三)多渠道拓展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给予民办职业教育更多优惠


在国家财政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的同时,还应积极拓展中等职业教育投入渠道,吸引多种行业、不同所有制、不同类型企业投资或合作办学。各级政府部门应采取多种形式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开办中等职业学校,在税收、用地、补贴、项目支持等方面给予更多优惠,并增强优惠政策的可操作性。充分利用中等职业教育实用技术性强、与企业具有天然紧密的合作关系特点,将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和企业资本有机结合,创新和发展多种形式、灵活有效的办学模式,不仅可以拓展职业教育投资渠道,还可以为学生实践和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为各类企业选用优秀的技能型人才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


(四)改善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综合素质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投入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理顺。国务院已经成立了由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7部委组成的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我国政府对职业教育管理的综合协调能力得到加强。但管理交叉、资金分散等问题还会存在,职业教育管理和投入体制仍需改善。同时,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的职责和任务也应当进一步明确。中等职业教育要坚持市场化方向,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市场需求确定办学方向和思路、合理进行专业和课程设置。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还应增强自身管理能力,不断创新办学理念,努力加强学校管理,增进教师素质,以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综合素质,为企业和社会提供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