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中等教育 > 正文阅读资讯:诗意的教学模式素养的课堂表达

诗意的教学模式素养的课堂表达

[作者:刘晓萍 陈六一[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旷达洒脱。下面以“圆的认识”一课为例,阐述笔者在实践中,借用现实、浪漫、婉约、豪放的写作手法,融通赋比兴的策略,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四部曲。 1. 现实:起点也是支点 首先,老师提出问题:“你认为圆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学生在作业纸上写道:“同一个圆里,直径处处相等。”“用圆规可以画圆,铁尖到笔芯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圆心决定了圆的位置,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 接着,老师再次抛出问题:“椭圆是圆吗?”有学生认为:“椭圆也是圆,因为它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没有角,能滚动。”另有学生相继辩驳:“圆的半径都相等,而椭圆中心到椭圆上的距离不相等。”“椭圆能滚动,但还是有颠簸,没有圆那样方便。”“椭圆只有两条对称轴,而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在生生互动中,学生统一了认识,椭圆并不是圆。 是的,学生对圆并不陌生,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着圆的元素,学生不可能视而不见,甚至家长、课外机构也或多或少地告知了孩子一些圆的知识点。不过,学生熟悉的只是圆的陈述性知识,这时候需要老师设计超越陈述性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圆是熟悉的,但似乎又不真正了解它。否则,学生的学习就驻留在表层,数学成了道听途说的知识,而不是思维的内化。如果没有经过与老经验的冲突,与旧认知的挣扎,学生不会体会到数学的好奇,也就很难树立数学的信念。 2. 浪漫:熟悉生成熟知 接过学生的话茬,老师让学生拿出材料袋中的圆片,问:“你们所说的圆心在哪里?”学生一愣,不过好奇心促使着他们摆弄起了圆片,有人说:“两条直径的交点就是圆心。”马上有学生反驳:“你凭什么说你所画的就是直径?”“因为直径最长呀!”其他学生群起而攻之:“你有什么证据证明它是最长的。”又有学生接口:“这是一条思路,我们只要找到圆的直径就好办了。”“哦,明白了,圆是轴对称图形,把圆对折,折痕就是直径。打开圆,换个方向再对折一次。圆心就有了,就是两次折痕的交点。”教室里不由自主地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可是黑板上的这个圆没办法对折呀,如何确定它的圆心呢?”足足五分钟,安静的教室再次沸腾,有的在圆外画了一个最小的正方形,有的在圆内画了一个四个顶点都在圆上的长方形,无论是连接正方形的对角线,还是长方形的对角线,其交点都是圆心。 回顾教学的起始阶段,学生屡屡娓娓道来,是因为学生“知道”圆;但是当老师连续两次追问如何确定圆心时,学生陷入了沉思,原来大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