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职业教育 > 正文阅读资讯:试析“做中教、做中学”为指导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

试析“做中教、做中学”为指导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

[作者:于忠生[来源:本站整理]| 打印 | 关闭 ]

论文摘要:为实施“做中学、做中教”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首先必须深化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本文主要论述了中职学校课程改革的动因、目标、任务及工作思路。为推进课程改革提供借鉴和方法。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做中学;做中教;课程改革

  2007年9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大连市轻工业学校时发表了关于职业教育“教、学、做”的重要讲话。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在“做”中“教”才是真正的“教”,在“做”中“学”才是真正的“学”。温家宝总理的讲话,内涵深刻,概括精确。是对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诠释,是对大连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充分肯定。实施“做中学、做中教”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坚持面向市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课程改革为核心,逐步构建以职业实践为主体的适应“做中教、做中学”的课程体系,为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做基础准备。

  一、课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1.课程内容方面
  课程内容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繁、难、旧,理论性太强,不够实用。职业教育是培养职业技能为主的教育,目前的专业课程设置,基本都在10门左右,内容交叉重复。三年的专业教育内容大都集中在理论教学上,时间都耗在课堂上。授课教师普遍反映专业课内容太陈旧、太落后。有的课程内容不能正确反映地方专业工作实际和经济发展实际。如烹饪专业原料初加工章节中关于鱼宰杀的表述是:一般采用的是摔的方法,将鱼摔晕后再进行下一工序的操作。而实际工作中通常是用专用工具将鱼打晕或直接打死,没有用“摔”的,这是对学生的误导。由于地域差别,在《烹饪原料知识》教材中大连地区最常见的黑鱼、黄鱼等海产品却没有介绍;大连地区的烹饪操作技法与教材讲解内容也有较大的差别,特别是教材中的好多内容与学生参加职业资格鉴定的考试内容不符,给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

  2.课程类型方面
  就课程类型而言,职业教育属于学科课程。学科课程的主要特点是按照学科知识本身的系统性、逻辑性来构建课程,其知识的组合排列顺序和方式是根据知识之间的相关性,知识结构是以理论系统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是一种间接经验。它远离社会生产实践,远离学生未来工作实际。对于中等职业教育来说,专业教育的重点是职业能力训练,是工作过程中的技能和相关知识的培养和训练,不是学科理论体系,而是围绕工作过程展开必须的技术性知识、过程性知识(或称经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知识本身在于解释物品制作的方法,在于指导工作过程、操作过程。知识组合排列顺序是工作过程、工作程序,是一种直接经验性知识。对于职业教育来说,这又是一种最有价值的知识。因此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必须解除学科课程的羁绊。

  3.课程结构方面
  由于对职业教育本质认识不到位,我们有关课程专家在课程结构设计方面也存在着墨守成规、脱离学生学习实际的现象。目前的课程结构设计是金字塔式的,从底部到顶部依次分为三段: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这种“三段式”的课程结构的指导思想是文化课、专业课是基础,是学校专业教育的主体,不经过这一阶梯性的基础学习过程,无法进行实践训练。这种课程结构派生出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是职业学校专业教育的重点和主体是在课堂上学习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而这种专业教育方法不符合专业技能形成的规律。大多数专业技能的形成完全可以直接从专业实践人手,不必经过相当长的一段理论学习,同样可以掌握技能。当然,这绝不是排斥必要的理论知识学习。从实践人手,以实践为主,在实践中渗透必要的理论学习,更适应职教学生特点,更切合教育对象的学习实际。所以,改变课程结构,从专业实践人手,实施以实践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专业教育是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职业技能形成的关键,是推动就业导向教育的突破口。这种专业教育方法与国家教育部相关文件中提出的关于“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是完全吻合的。

  二、课程改革的思路

  要打破传统的专业学科课程体系,分析界定专业对应的行业企业中不同工作领域对岗位技能的不同要求,制定岗位专业能力标准。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顺序,遵循职业技能的形成规律,注重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培养,逐步构建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适应“做中教、做中学”的课程体系。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