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学科教育 > 正文阅读资讯:浅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

浅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

[作者:5189lw[来源:论文网]| 打印 | 关闭 ]

  【论文摘要】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提出课题研究或专题活动的全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获得亲身参与的体验、经验,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等。

      【论文关键词】语文 综合性学习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我们的教育呼唤“让学生学会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表明,学龄儿童的智力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处在学龄中期的初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主导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做支持。而主要的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因此,在开展学科教学时,就不能抽象地传授学科有关的知识、法规、原则;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也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 
  那么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之间的差别在哪里呢?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综合性学习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在教学内容上,综合性学习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以必修课教材的教学为中心,内容显得狭窄,有时也有点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语文综合性学习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 
  在教学方法上,综合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在综合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印象是深刻的,而且各种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 
  新课改以来,新教材中“综合性学习单元”设置,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了问题情境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既能提高语文素养,又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它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崭新气象和勃勃生机。那么她在实践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三、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试验和研究中,要解决好下面几个问题: 
  (一)是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综合性学习无疑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切忌越俎代疱,喧宾守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让学生自发“活动”。课前对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都需要教师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必须讲究引导的艺术,相机行事,灵活应变。

 (二)是重视准备工作。 
  很多时候,教师只关注综合性学习的活动结果,而对课前的准备、资料收集与探究阶段重视得不够。每次定了一个主题,师生表面上忙忙碌碌,上图书馆、阅览室找资料,回来把资料一剪一贴就算了事。有些必须走出课堂、学校的活动,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感受自然”和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寻觅春天的足迹”,教师往往出于安全考虑,而让学生闭门造车。这只能做做表面文章,却使整个活动失去了意义。因此,必须充分重视课前的准备工作。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