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课堂教学语言的美感
三、抑扬顿挫,张弛有致——节奏美
语言的抑扬顿挫是指语言具有高低起伏、轻重缓急、停顿转折的变化。恰当而富于变化的语调更能表达说话人喜怒哀乐的思想感情和态度。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只有学会用15种至20种声调说‘到这里来’的时候,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作出20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才变成一个真正有技巧的人了。”教师的课堂语言不能如一池静水,无波无澜,如果总是一个腔调、一种语速,一味地平铺直叙,只能把学生带入昏昏欲睡的境界,而语速的适度变化、语调的抑扬能使课堂变得富有生气。教堂教学语言的高低快慢、轻重缓急都是表达教学内容的需要,应对声调的高低、声音的强度和讲话的速度等进行恰当的处理,使其抑扬顿挫、变化有致、节奏鲜明、富有美感。为此,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声音高低起伏的变化
抑扬是语调的主要表现手段。高亢为“扬”,低沉是“抑”。如喜悦时声高,忧伤时低沉,陈述时语调较平缓,表达疑问时语调上扬等,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与思考。
2.适当的停顿
教学中的适当停顿可以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体现语言的结构和教师的感情,它有助于学生更清楚地理解老师所讲的事理,在停顿间隙进行思考和消化。
3.字音的轻重变化
常采用重音来强调、突出某一内容,在表达不同的感情时字音的轻重也会有所变化。教师应正确运用字音的轻重变化来适应不同表达内容和感情的需要,同时也使语言具有一种轻重变化的美感。
4.合理控制语速的缓急
教学语言节奏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活动。课堂教学语言的节奏要以感情变化为基础,更要和教学内容本身一致,做到快慢得当、高低适宜。此外,还要留意学生的反馈信息,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语速的快慢,以掌控课堂节奏。
总之,课堂教学语言应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和感情的变化适当变换语调,或高昂或低沉,适当运用停顿,掌控语速,使语言抑扬顿挫、张弛有致,富于美感。平静时,语言平缓而清晰;讲述欢快、喜悦或诙谐幽默的情景宜用轻快的语言,声音清楚而不用重力;表现庄重、肃穆、悲痛、沉重或强调、引起注意等有关内容和感情时,则多用沉稳的节奏,语速较缓,音强而有力。这一点,对于语文、政治等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的教学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类科目的教学内容本身就蕴含了丰富的感情。
四、幽默风趣——和谐美
幽默是一种语言能力,讲话者在谈笑风生中阐述自己的观点,在妙趣横生中闪现理性的光芒,听者则在会心的一笑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里不知不觉地接受了说话人的思想与主张。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洛夫曾说过:“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学生大都喜爱有幽默感的教师,而不喜欢语言寡淡无味、表情呆板冷漠的教师。幽默风趣的话语能调节气氛,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还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或者化解尴尬,甚至消除疲劳。
“教师的幽默语言,可以含而不露地启发学生的联想,出神入化地推动他们的领悟,在师生融洽和谐的良好教学气氛中引起宽松愉悦的心理共鸣,使其学习愿望加强、学习效果大大提高。”幽默的教学语言也能产生一种向心力,把学生吸引到教师的身边,从而更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教学的幽默要把握好两点:一是要把握好尺度,不可过度,不能使幽默变滑稽;二是幽默的内容和形式要得当,不可庸俗化,幽默不是插科打诨、浅薄贫嘴,甚至低俗油滑。
幽默是一个教师智慧、学识、情趣和修养的综合体现,它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想象力和过人的机智。教师应加强积累和修炼,使自己具有深厚的知识底蕴与良好的修养、情趣,心态平和宽厚、温雅豁达,并注意训练和锻炼自己的记忆力、反应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以便机智灵活地运用知识,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具备自然适度的幽默感。
五、总结
时代在前进,科学技术在发展,教学手段也日趋现代化。然而,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离不开教学语言。课堂教学语言是一个教师的道德修养、性格特点及其应变智慧的外在表现。一个教师是否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教学语言是否成熟。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努力锤炼自己的语言,提高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使自己的课堂语言不仅具有科学性、准确性、逻辑性,还要富于美感,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传达教学内容,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