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教学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浅谈独立学院学生教育管理微观生态圈的构建

浅谈独立学院学生教育管理微观生态圈的构建

[作者:未知[来源:本站整理]| 打印 | 关闭 ]

神是广大师生的一种精神存在,是一种自觉形成的意志和信念,是大学发展的动力源,是实现大学战略目标的精神支撑,国内外著名大学发展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梁漱溟在论述北大精神时说:“彼此质疑,相互问难,兼容并包,追求真理。在这种气氛中,怎能不奋发向上。”因此,要加强大学文化和制度建设,培育大学精神,为感恩教育生态系统提供肥沃的土壤。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创造性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好比是园丁,对大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好比是提供水分和肥料,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犹如土壤,办学条件犹如阳光和空气。生态主体(教育者)、生态客体(大学生)、生态介体(教育活动)和生态环体(大学精神)四个生态因子共同构成了独立学院学生教育管理的微观生态圈,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实现了微观生态圈的动态平衡。
        党的十七大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学生教育管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的工作理念,加强对生态主体的建设,构建和谐的主客体关系,改善生态介体的教育功能,增进生态主体、生态客体、生态介体和生态环体之间的互动和耦合,践行“让学生成长,让教师快乐”的工作理念,切实做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方可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注 释
①胡锦涛.用“三个代表”统领宣传工作[N].人民网,2003.12.17
②温宁编.大学精神推动大学发展[N].光明日报,2007.1.24
③周启红.营造人才培养良性“生态”[N].中国教育报,2007.6.22
参考文献
[1]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16]号)
[2]贺祖斌.高等教育生态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徐绍红、熊玲.论构建和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J].经济师,2007(10)
[4]侯俊、张学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互动链的构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
[5]杨世英、李素芳.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大学生思想教育[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2)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