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教学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浅谈学校教育创新与课堂文化构建

浅谈学校教育创新与课堂文化构建

[作者:未知[来源:论文网]| 打印 | 关闭 ]

摘要:学校教育创新的结果,最终一定要实践在课堂上。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是学校教育创新成败的关键所在。目前学校课堂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和需要探讨的问题,但最核心的就是课堂文化构建问题。因此,构建良好的课堂文化,使优秀课堂文化萦绕于课堂之内、贯通于师生之间、伴随于人生之旅,进而从根本上实现学校教育创新的目的——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应当成为学校教育创新的起点和归宿。构建良好的课堂文化关键在教师。

关键词:教育创新;学生发展;课堂文化

  
  学校教育创新,指以创新为主导的学校教育,具有创造力的现代学校教育。也就是说,通过新的创意、新的构想、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的行为来构建有变革创新能力的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或理念,学校教育创新目标的实现和价值的大小,最终在于是否使学校得到了在新的平台上的发展。笔者以为,其中最核心的应该是:是否使受教育者——学生得到了新的、更优良的发展。教育创新的归宿,也往往是教育创新的主要依据和评价,就是教育者及其团队是否真正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是否使学生得到了真正的、积极的、健康的发展。就学校教育创新的整体发展而言,课堂文化的构建是最基础性的建设,对学校教育创新的实现起着根本性的导向作用,也在观念和行为两个层面上实际地影响和制约着学校教育创新发展的最终呈现结果。
  
  一、学校教育创新必须使学生个体充分发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个性使一个人与其他人相区别,从而使人类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可以说,人的个体如果失去了个性,社会、家庭就失去了情趣,学校、班级就失去了新奇的色彩。作为一名教师、一所学校,要在教育过程中实施教育创新,就必须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所有学生在学校中充分展示他的个性,积极参与学校实施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教师给学生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不压制、不打击,使其各尽所能、各展其才。这样,才能使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生动活泼而又富于创新意义。
  同时,作为尊重个体的保证,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名教师、一项活动,要使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能够奏效,尤其要使教育创新能够落实,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相信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学生是人,是有着丰富感情的鲜明个性的个体,只有尊重了他的人格,顺应了他的个性,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得以顺利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否则,就是再好的老师、再好的目的、再好的内容,也无从谈起有好的结果。现实中,因为不尊重学生个体主体性的发挥,而使教育教学受到影响的例子比比皆是;其次,要理解学生——青少年时期,是学生由未成年向成年人过渡的重要阶段。这时的学生容易偏激,好因好恶而盲目行动,有时难免有过激情绪和行为出现,这都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因而在实施教育创新的过程中,能够心平气和地对待青少年中发生的过激言行、或矛盾冲突而不大惊小怪、如临大敌,这本身就有一种创新意识。最后,还要相信学生——教育创新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等层面,有一个全新的变化,这势必会对学生产生一些影响和波动,学生要适应一段时间。为此,作为教师要相信学生,相信他们能够很快适应这一变化,相信他们能完成创新教育交给他们的任务。
  
  二、学生个体充分发展的主渠道在课堂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展开的主要场所,课堂学习是学生在学校期间良好发展的主要途径。
  从学生的成长时间看。从幼儿园开始到高中毕业,青少年大约要在学校学习和生活9~14年(义务教育9年。有的读过幼儿园,有的没有;有的读高中,有的不读)。这一阶段,是他们人生的黄金发展阶段。他们从懵懵懂懂的幼年,到充满好奇与想象的少年,再到充满激情与理想的青年,其思想的历练、品德的养成、身心的发展、科学文化的学习,甚至对社会的初步理解,绝大多数依赖于学校的教育。而每天学生在学校的、不超过8小时的学习过程中,又有接近6~7小时以班级在活动、以课堂在学习。所以,学生的绝大部分学习和活动时间在课堂。
  从学生的课堂学习看。学生在课堂不仅仅学习知识与技能,同时也是通过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人格的完善,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学生在学习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进而传承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
  从世界文化传承看。学校开设的每个学科,其内容都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精华,它们有自己的知识体系、科学结构和人文精神。同时,世界不同地域、民族的文化,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同时浓缩、交融、碰撞和激荡,所谓“课堂小世界,文明大舞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会感受到人类文明发展的脚步和脉搏。
  因此,有效的课堂教育教学不仅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教育、引领作用,而且能促进学生作为人的主体性的发展,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也体现学校教育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的旨趣。学生个性充分得到发展的主渠道一定发生在课堂。
  
  三、课堂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取决于课堂文化构建
  
  课堂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最主要、最直接、最适宜的场所,从某种意义上讲,甚至是决定性场所。但目前我国学校课堂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面临许多需要探讨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教师教学类——用整齐划一的内容、单调固定的教学形式、唯一标准的问题答案、考试升学的终极追求来从事课堂教学,完全忽视或大部分时间忽视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学习类——用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浅思辄止的思维习惯、囿于书本的知识视野、单一发展的素质提高来从事学习,绝大多数时间处于等待状态,甚至消极抵抗的学习状态。师生交往类——用表面轰轰烈烈的合作讨论似乎神秘莫测的简单问题、绝对天衣无缝的异想天开、不分对错的一律表扬、全部“赏识”来处理课堂交往,使课堂充斥着虚假的繁荣。由于此三类问题和其他问题的共同影响,使得当前绝大多数学校课堂还不能够为学生的良好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但最核心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校课堂文化的迷失。
  所谓课堂文化,就是指在课堂教与学活动中自然形成的、师生自觉遵循的共同精神、思想、方法和行为。课堂文化具有独特性、生成性和陶冶性。积极的课堂文化,可以使师生在课堂中享受愉快;反之,则产生痛苦,甚至放弃课堂。
  当前学校课堂文化的迷失,就是指在课堂活动的人员(包括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文化精神、思想、方法和行为上的迷失。由于对良好课堂文化精神的漠视,导致课堂人文精神的丧失;由于对课堂价值追求理解的错位,导致教师和学生成功体验的集体缺失;由于对良好课堂文化在思想观念上的冷落,导致师生过度关注单纯的知识教学、知识学习,忽略了对广阔资源的有机整合;由于教与学行为习惯的扭曲,导致教师教法单一、学生学法僵化。一句话,失去了良好课堂文化的构建,师生从开始时对课堂的满怀希望与憧憬,演变为对课堂的失望与厌倦。
  学校文化的研究与创建是当前现代学校研究和实践的热点。可是,我国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