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任务型教学,看那创新之花朵朵开
任务型教学模式(Task-based Learning)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实践和研究总结出的具有重大影响意义的语言教学模式。它将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其实质是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新的发展态势。
《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它是一种以人为根本,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能体现语言价值的、先进的、有效的教学途径。这种教学途径既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能力,又充分体现了教师尊重学生的实际需求,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语言学习是一个积极的动态过程。而以任务型教学活动为模式的英语课堂教学,是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学生带着真实的目标任务去学习,学生是任务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学生在心灵深处将学习变成一种积极的心理需求;日常学习中许多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在集体活动中,通过互动、互助,都能得到很快解决。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仅主动高效地获取知识,充分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还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挖掘学习者学习的潜能,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语言能力。
英语课上我坚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设计多种语言活动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积极合作,成功体验,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和谐的环境,激起学生的创新热情,大大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 创设情景,营造自由与和谐的创新环境
《英语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强调要关注学生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产生积极的情感,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出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语言学习氛围,产生滋润性的效果,让学生愉快地融合在英语学习中。学生与他人的接触中希望得到他人的注意与关爱,在学校里学生对教师和同学的喜爱几乎成了学习的主要动力之一,而且和谐的集体最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必须变居高临下,谆谆教导的亲切关怀为民主平等的亲密合作,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和老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