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高等教育 > 正文阅读资讯:谈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矛盾及对策

谈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矛盾及对策

[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摘要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化呈现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大学生自身定位不清,与社会要求错位;高校自我角色不清,与社会发展不同步;社会缺乏良好的就业保障机制,舆论环境苛刻三个方面。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大学毕业生应调整就业观念,提高自身能力;高校应明确工作职能,完善就业工作机制;社会应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  就业市场化  矛盾分析  对策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学生就业逐步由政府分配向市场调节转变。通过市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可以调整供需关系、合理配置资源,是适应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但是,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机制尚不完善,学生本人、用人单位、高等院校和社会自身都存在一定矛盾,并彼此构成新的矛盾,影响了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进程。
  一、大学生:矛盾———自我定位不清,与社会要求错位;对策———调整就业观念,提高自身能力
  就业市场化是指就业主体全部进入人才市场,由市场配置人才就业。各类人才均要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遵循人才市场的规律。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如果说高校毕业生从“高档商品”变为“大众商品”是市场的必然选择,那么就业层次向下延伸也成为相应的必然趋势。2002年我国有高校毕业生145万,2003年有高校毕业生212万,2004年有毕业生280万,2005年毕业生人数为340万,2006年毕业生人数为413万。与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张不相适应的是,大学生就业市场尚处于培育和建设阶段,难以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2006年5月,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有关负责人在回答《中国青年报》记者有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提问时指出:“大众化时代的大学生不能再自诩为社会的精英,要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参与就业选择和就业竞争。这需要广大毕业生尤其是家长更新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在正确判断形势的前提下适度选择,以多种方式努力实现广泛就业。”可见,不管大学毕业生愿不愿意做一名“普通劳动者”,愿不愿意走向平均月薪千元左右的“普通岗位”,现实都已经摆在了面前。但是,很多大学毕业生不能正确自我定位,与社会的要求错位。他们很少考虑自己的择业期望值是否符合实际,所选职业是否符合社会需要,能否发挥自己的才能,自己是否具有适应社会就业和创业的能力。“盲目追求高工资、高职位,择业意向集中在大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