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高等教育 > 正文阅读资讯:试析主体间性教育对当代高校师生关系异化的重构

试析主体间性教育对当代高校师生关系异化的重构

[作者:魏娜 鲍旭[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二、主体间性教育对当代高校师生关系异化的重构

  师生间的相互关系从表面的沟通开始,进而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深化,由于双方在年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社会阅历、所处的时代环境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性容易导致师生关系的不对等,甚至导致师生关系出现冲突、停滞、破裂等极端情况。而主体间性教育是以“人本、平等、对话”为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理念,它倡导师生——主体与主体之间以有效的沟通为手段和途径,建构人与人之间真诚互动的交往模式,这恰好是对异化的高校师生关系的重构,是对断裂的师生关系的弥合。
  特别是面对当代高校大众教育时代的来临,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理想信念的树立,也是师生间情绪、角色、身份、态度、价值观等多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共同对师生关系的建构产生影响,不断推动师生关系发展的过程。主体间性教育注重师生共同努力发挥创造性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重视师生各自的成长境遇、主观体验、价值取向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教育、管理工作的共同影响,这是具有后现代特色的教育思潮,对当代高校师生关系的范式转换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
  1.主体间性教育以主体与主体之间——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基本前提,旨在建构以真诚的沟通为桥梁的关系模式
  在主体间性教育的视阈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再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而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主体间性关系,这就打通了师生间“主—客”对立的壁垒。教师和学生作为教育、管理工作共同协调、共同创造的双方主体,共同作用于师生交往的过程和结果。在此期间,主体间性教育要求充分尊重师生间每个生命个体的主观感受、情绪体验,要求充分理解师生主体双方以各自丰富、生动、真实的人性投入到教学和管理工作。基于此,师生间的关系建构就是对人性的充分展示,是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是思想观念的主动交流与沟通。由于这是从师生各自灵魂深处迸发的相互尊重和理解,师生双方的个性得以发展、人性得以彰显,因而师生间能够达到自然和谐的状态。
  由于过分强调对知识的传授,对思想政治教条的灌输,忽视师生间真诚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没有把师生关系看做是教育活动本身的表现方式,没有认识到师生间真诚的沟通作为教学、管理工作本身而富有的意义和价值——富有成效的教育结果始终是建立在师生间真诚沟通基础之上的。主体间性教育就倡导“以人为本”的主体间性关系,就是要以真诚、有效的沟通为桥梁。主体间性教育力主师生知识共享、情感共鸣、体验共通,共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共创教育、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即打破传统师生关系的封闭性,使师生关系走向开放、民主,打破师生间囿于简单的知识文化传承的垂直关系,使师生各自的主体人性在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积极互动和交流碰撞中得到升华和超越。
  2.主体间性教育以推行师生间平等、民主、开放的对话模式和交往模式为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的成人意识日益觉醒,其自主、自觉的意识日益增强,要求与教师共同作为主体参与教育、管理工作,要求与教师在人格、尊严、地位等方面都是平等的。对此,主体间性教育就倡导师生交往以语言、符号为载体,以民主的、开放式的对话和有效的沟通为途径,旨在建立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是以民主、平等、和谐、真诚为基础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对话交往关系。换言之,主体间性教育的内涵就是要通过师生间对知识、情感、体验、思想、信息的交流,自由地、创造性地发挥主体性,创造一个师生共建、师生共享,最终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交往模式。由此可见,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前提是“民主”,其本质属性在于“平等”,“对话互动”是其必要手段。
  主体间性教育为受教者充分展示个性、发挥主体性提供了平台,充分尊重受教者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也促使施教者和受教者不断逾越自我的主体性。在主体间性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作为共时态的主体而存在,逐步达到思想相通、精神契合,为着共同的既定目标付出一致的努力。这种师生间的“互动可以说是对如下问题的解决:多个行为者的行为计划如何才能相互协调起来,从而使他者的行为与自我的行为相互联系起来”。[3]然而,更重要的是,在主体间性教育的引领下,师生双方的主体人格在共同的生命体验和社会际遇中趋于更加成熟、更加完善,向着更深层次推进。这意味着师生关系从旧有的主体性关系向主体间性关系的范式转换,不仅革除了旧式师生关系的诸种弊端,也跳出了师生关系异化的藩篱;这是面对当今时代环境的现实需要,是对大众化教育模式的适应性选择,是对师生关系的重新界定,是当代教育观的重大转变。
  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价值认同的多元化,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大众化教育模式的推进,高校师生面对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教师神圣地位的下降,学生主体意识的高度增强,这些主、客观因素都促使师生关系异常复杂,甚至遭到异化。当代高校师生关系被物化,从性质上说是具有功能性的利益关系,从模式上看是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度关系,这对新时期和谐高校师生关系的构建提出了挑战性的课题。对此,重新对当代高校师生关系的主体间性关系的定位,要求在教育、教学、管理的工作中,高校教师和学生以完整的人的存在方式进行交往,以教师和学生真实的自我、真实的情感进行交往,在本源性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基础上进行交往,这不仅为教师的价值观引导与学生内心世界的自主建构寻找到了契合点,也推动着师生关系更深远、更长久、更丰富、更广阔的和谐发展。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