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英语教育 > 正文阅读资讯:探讨支架理论在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支架理论在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未知[来源:本站整理]| 打印 | 关闭 ]

摘要: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最大特点是突出以实用为主的听说能力培养和教学,然而高职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却是目前我国高职英语教学中最为薄弱的环节。高职英语听力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源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将学习任务分解为搭建支架、情境教学、独立探索等教学环节。各环节共同构建了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模式。实践证明, 该模式可以有效地运用到高职英语听力课堂中去,以提高学生听力能力。


关键词:支架;高职英语;听力教学
    
  一、高职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
  听力是交际中极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想与他人交流,则必须理解他们谈论的话题。然而,长期以来听力理解一直是学外语学生的最大难题。这在中国高职英语教学中尤为明显。听力一直是我国各类型、各级别水平测试的必要部分,这就是为什么在我国典型的听力课上,听力课总是一系列的听力测试的练习。学生听着录音做着练习,然后给出正确答案。在这一原则指导下的听力课,不是在指导学生如何听而是考试,忽视了教学的真正目的。还有,英语环境的缺乏,生源的扩大,师资力量不足或教师培训不够,听力训练时间相对有限和无效的教学模式,都是听力教学的难题。面对着无效的令人困惑的听力教学和学习环境,我们不得不寻找一条新路。听力教学理念领域应发生转变。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内涵
  1.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思想和维果斯基的儿童发展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本质只能是每个学生主动地按照本身已有的经验与知识加以建构,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由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1]。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于1930年前后提出了“最近发展区”(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这一重要概念。所谓“最近发展区” 是指“儿童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决定,后者则由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中,儿童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所决定”[2]。
  2.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1)支架式教学的定义
  “支架”(scaffold)原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在这里是一种比喻,用来形象地描述一种教学方式:学生被看做一座建筑,学生的“学”是在不断地、积极地建构自身的过程;教师的“教”则是一个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学生不断地建构自己,不断建造新的能力。“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3]
  (2)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结构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界定,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过程的实施、管理调控为支架。搭建支架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然后逐步地把管理调控的任务转交给学生自己,让学生自主、独立地探索学习,建构新的认知,并通过师生协同讨论、评价学习效果。具体说来,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的学习主题和“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要求建立概念框架。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3)独立探索: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进行独立的不断探索。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学生和教师对本次教学活动的评价。
  三、支架式英语听力教学的运用
  根据上述支架理论,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听力中的运用由五个环节组成。
  1.搭脚手架——围绕听力课本里的每个学习主题,设计出与主题相关的听力学习活动。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了解该学习主题需要完成的任务,通过指导使他们掌握听力练习的方法,同时也选择略高于他们水平的听力材料作为作业,布置练习任务让他们在课外依靠自主学习来完成。教师尽可能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通过下达任务,引导学生在进行听力练习前先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尽可能拓宽思维空间。教师一方面将学生可以独立进行的学习和练习交给他们自己,使他们根据个人的程度掌握学习的时间;另一方面让学生围绕每个单元的主题进行发散思维,从多种教学资源(例如图书资料、收音机及网上资源)和不同学习对象(包括教师以及同学)中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