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英语教育 > 正文阅读资讯:浅析双因素理论在高校团学学生干部管理中的运用

浅析双因素理论在高校团学学生干部管理中的运用

[作者:王玲艳| 打印 | 关闭 ]

摘要:高校团学学生干部是共青团组织先进性作用发挥的有效载体,是团学活动开展的主力军。有效激励团学学生干部对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把双因素理论运用于高校团学学生干部管理过程中,则要求从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个维度着手,在学生保健因素得以满足的前提下,努力创造条件,力求满足学生激励维度的需求。 
  关键词:双因素理论;高校团学学生干部;管理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0-0003-01共青团作为青年中的先进组织,一直受到国家领导的高度关注。作为这个组织中的学生干部,对于团学在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发挥,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发掘和培养一支思想积极乐观、高素质、高工作效率的团学干部队伍是团学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同时也是实现学生个体对团学组织期望值的途径。 
  1.高校团学学生干部队伍现状 
  团学学生干部大多是来自院、系里面的"精英团体",总体而言,他们在思想上是健康向上的,但其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1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处理不当。通过对融智学院团学学生干部的历年期考进行比对和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1%的学生干部不能协调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其中56%的学生将自己大量的时间花在了团学活动的组织、策划和参与上,自己在课余又不愿意自主学习,学习积极性不高,结果导致学习成绩差甚至挂科多。另外15%的学生在其位不谋其职,过度看重自身发展,不能很好的履行职责。 
  1.2团队意识和协作意识缺乏。调查发现74%的团学学生均依靠个人独立思考来完成任务,32%的团学学生干部团队意识淡薄,部门之间有效沟通不够或者不沟通,导致部门协作能力低下,严重影响了整个组织的执行力和战斗力。20%的团学干部认为考核其优秀程度取决于个人的功绩和表现,他们追求功利主义,内心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同时使得其他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大大下降。 
  1.3创新和积极进取精神的缺乏。60%的团学学生干部认为工作就是按部就班的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或者按照惯例开展活动,就算是自己的品牌活动也大都是照搬原来的策划和内容。没有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日积月累,工作逐渐死气沉沉不说,根本达不到通过活动影响和号召青年学生的目的。 
  针对以上现象,做好团学学生干部的激励工作,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已是当务之急。高校团学在培养学生干部过程中,不同于企业稳定性强、以盈利为目的的本质属性,但是作为一个组织,两者在管理上存在一些共性:都是针对人实行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最优化的人力资源。团学还存在人员流动大的特点,在短暂的时间里最大限度的调动、激发并维系团学学生干部的工作激情,成为团学管理人员必须要处理的问题之一。而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激励理论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依据。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