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手机的影视消费及其叙事策略
《第19层空间》虽与《十三骇人游戏》颇有形式上的异曲同工之妙,但二者的主题与惊悚效果却迥然不同。《第19层空间》巧妙地将手机短信游戏的娱乐魔力加以阴森化,让剧中人在闯关诱惑与恶性悬念的双重梦魇中不能自已、愈陷愈深。每一个玩游戏的女生在遭遇神秘短信(“你知道地狱的第19层是什么吗?”)后,都在不同的游戏阶段离奇死亡,学生春雨为了找出同室密友的死因,毅然闯入了这一幽秘而诡异的时空……当然,“第十九层地狱”的谜底和寓意在最后终于彻底敞开,女孩们被坏人“催眠”的结论瞬间松弛了观众一直紧绷的视觉神经,恐怖感就此回落,这也使整部影片隐约透出港式喜剧恐怖片(“倩女幽魂”系列、林正英的“僵尸系列”等)的某种余韵。所以,同样是制造恐怖,《第19层空间》阴靡的美感中氤氲着理性与和解,而《鬼来电》《十三骇人游戏》《神奇手机》等恐怖片在情节推演中则极尽惊骇神秘之能事,追求一种心理上、视像上的高强度的惊吓刺激。
综上所述,技术媒介与现代消费的联袂,使手机的文化表征能力与意义建构功能异军突起。当代影视以敏锐的感受力在时尚、伦理、魔幻、灵异等题材领域凸显创造灵光,极大地加快了自身时尚化、多元化的艺术步伐。在时尚、伦理的维度上,手机话语虽然参与了市场神话与消费图腾的构建,但也一定程度上审思了大众文化背景下手机对日常生活的强势介入以及给当下社会心理造成的强烈震荡。在魔幻、灵异方面,手机想象在新世纪技术语境下横空出世,成就了《魔幻手机》《第19层空间》这样既强调娱乐诉求、商业逻辑,而又不乏艺术创造的超现实文本。
特别是上述文本在视觉图景营造方面的大放异彩及其对影视本土化理念的成功探索,无疑有力地实践了手机艺术审美的当下诉求。
[参考文献]
[1]侯欣洁。新媒体时代手机媒体内容形态发展态势刍议[J].新闻传播, 2010(07)。
[2]夏光富,袁满。手机文化的特性与手机文化的产业化[J].新闻界, 2007(04)。
[3]张燕。浅谈内地青春偶像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