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管理类论文 > 旅游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论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与饭店行业之契合

论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与饭店行业之契合

[作者:5189lw[来源:论文网]| 打印 | 关闭 ]


4.沟通渠道匮乏
    饭店中的许多问题与“沟通”有关,大学生员工流失问题就是其中之一。一方面,大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都很强烈,希望能够尽快对所在环境和企业有深入的了解,很关心饭店的经营管理动态;另一方面,从“学校人”到“饭店人”是一次重大的角色转换,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障碍需要克服,作为职场新人,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际关系,心理难免会有不同程度的不安和恐惧,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日渐累积将会严重影响员工的情绪和工作表现,最终对工作环境和企业产生“离心力”。遗憾的是国内许多饭店企业未能意识到沟通对大学生员工保持率和士气的重要性。
5.环境挤出效应
    饭店的高层领导一般能深刻认识到饭店的发展必须有充足的后备人才,因而很希望能多招聘和留住更多的大学生员工,以此来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而饭店的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因为认识上的不足、个人危机感和其他利益冲突而不重视对大学生员工的使用和培养,心存芥蒂甚至对其发展人为设置障碍。中基层对本科生员工的排斥和挤出效应既阻碍了他们的成长,也直接造成了本科生员工的流失。
6.职业发展机会有限
    1995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西蒙和恩兹用序数效应的方法让香港12家酒店的278名员工对柯维奇的十因素进行排队,发现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为:职业发展机会。香港理工大学旅游酒店管理系副教授维克·苏等人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结论[10]。笔者对本科生择业时注重因素的调查结果如下:第一位是“发展空间”,27.13%;第二位“工资福利”,占20. 54%;第三位“工作环境”,占13.18%;第四位“人际关系”,占10.85%几乎所有调查都不约而同的证明了员工对职业发展机会对绝对重视。作为职场新人,大学生更加注重个人职业发展机会。然而,大部分饭店企业对本科生晋升并无倾斜政策。对于“进入饭店工作优秀的本科生几年能提升到饭店中层管理岗位”这一问题,大部分人力资源部的经理回答是至少8年。大学生员工想要在饭店得到提升发展,必须要有“多年媳妇熬成婆”的耐心[6]。此外,不少饭店对管理岗位空缺实行外部招聘政策,减少了内部晋升的机会。因此,饭店缺乏晋升机会也是造成对本科生吸引力低下、流失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见,饭店管理人才供需错位、契合失灵的原因错综复杂,涉及社会观念因素、本科旅游教育因素、大学生因素、饭店企业行为因素等方面,解决问题的途径也应该从源头着手。
二、我国旅游管理本科生与饭店行业契合失灵之负面影响
  (一)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影响
    教育需要巨大的投入。社会和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开办了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但是最后却是教育与行业契合失灵,不仅是稀缺的教育资源的浪费,也是学校、家庭和学生投入的浪费。另外,教育的现实意义在于提供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专业人才,如果大量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流向其他行业寻求发展,那么该专业教育的意义就会大大削弱甚至其存在意义也会受到质疑。教育与行业之间存在的这些问题,势必引起社会各界的注意,进而影响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社会形象,严重制约该专业的发展。
(二)对中国饭店行业发展的影响
1.削弱企业和行业的人力资源竞争优势
    首先,旅游管理本科生无疑是饭店行业主要的人才资源来源,也是极具开发潜力的经营管理人才。他们在饭店行业的低就业率表明饭店对此类专业人才吸引力较弱,然而行业在发展,人员还得招,饭店人才结构不合理,专业人才匮乏的现状还将持续。其次,大学生员工流动分为行业内流动和行业外流动,行业内的流动主要影响该员工原来就职饭店的竞争力,因为员工可能会把原来酒店的市场策略、经营方针等关键问题泄露给后来就职的饭店,从而削弱原来饭店的竞争力;行业外流动就会削弱饭店行业的竞争力,“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选择离开的大学生员工大都是寻求更好的待遇和发展,他们的离去将影响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严重制约饭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增加饭店用人成本
    美国劳工部估计,公司雇用一名新员工顶替流失的员工所需的费用是新员工年薪的30%。这包括雇用新员工的直接费用,如招募和广告费、文案工作的时间、引导培训以及付给其他员工的加班费等。据美国《饭店和汽车旅馆管理报》报道,理彻费尔德饭店管理公司总理彼得估计,该集团每年由于员工流动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1.8亿美元,其中每一员工流动造成的损失平均为1400美元[7]。这些成本主要有招聘、选拔、培训、工作停顿、客户丢失以及职位空缺期间付给加班员工的加班费等等。
3.影响饭店服务质量稳定
    一般来说,员工在决定离开而尚未离开的那段时间里,对待手头的工作不会像以往一样认真负责。在这样的心态下工作,服务质量势必大打折扣。其次,饭店工作所需的技术含量高,服务的精髓在于熟能生巧,而掌握其精髓的必要条件就是时间的磨练,熟练工的离去,新手加入,将大大降低饭店当时的服务水平。另外,员工的流失使得饭店人手暂时不足,意味着其他员工必须加班加点,导致这些员工超负荷劳动,影响情绪,服务水平也受影响。
4.损害企业形象和员工士气
     大学生就业问题备受社会注目,新闻媒体对他们的去向也相当关注,旅游管理本科生不愿从事饭店工作或频繁从饭店流出的事实,势必招来一些关于饭店的负面报道,损害企业形象。另外,大学生员工的流失对其他在岗人员的情绪及工作态度将产生消极影响。一个大学生员工的流失很可能会刺激更大范围的人员流失,特别是当看到流失的大学生员工得到更好的发展机遇或更多的收时,留在岗位上的其他大学生员工就会人心思动,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也许从前从未考虑过寻找新工作的大学生员工甚至其他员工也会开始或准备开始寻找新的工作或投奔新的行业,使得企业员工队伍不稳定,损害饭店整体士气。
(一)高校改革招生过程,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加强产、学、研联系
1.调整招生方法
    首先在招生时应在招生简章和其他招生宣传中明确说明旅游管理专业的主要培养方向,使考生了解该专业的大致发展方向,鉴于旅游行业就业时的具体情形和对考生负责的态度,应对报考者的身高、体态等自然条件进行建议性限制,条件允许的争取增加招生面试环节。
2.改革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时应根据培养方向并结合饭店行业的要求改革课程设置。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近年来备受重视,势在必行,但是如何改却始终莫衷一是。据笔者调查,59.30%的被调查者认为实践环节课时偏少,60.47%的被调查者认为实践环节应该增加课时。结合该专业的教学现状和实际需要,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遵循三年理论教学,一年实践锻炼的原则。课程设计大致可以调整为:大一基础课,重在培养英语计算机、沟通表达能力,提高文化素养。这个阶段应该尽量让学生多接触学术水平和知名度较高的“大师级”人物。大二侧重学习旅游与酒店管理理论,同时应该结合各门专业课的需要进行相关参观考察;大三上学期企业见习,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酒店(或其它旅游企业),实则让企业培训学生的服务技能技巧,服务意识;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开设专业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和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学习;大四下学期开始进入企业实习,进行“预就业”。此外,也可以将每个学年分为三个学期,每一学年都有为期一个月的“短学期”,让学生进入企业见习。学生通过四年这样的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不仅掌握企业管理理论知识,而且强化应用能力,这样才能与职高生拉开档次,与市场需求吻合,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是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3.加强产、学、研联系
    首先,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争取与行业内知名企业共建学生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课程演示其它兼职岗位。综合性实践基地一方面有利于学校开展实践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避免纸上谈兵,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提供充足稳定地储备人才库,还可以解客流高峰期人手不足之困。其次,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实践。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的理论才是有用的理论,才是值得学习的理论,因此成功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应该也是成功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如浙江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邹益民先生就兼任开元旅业集团副总裁。教师参与实践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应用性课题研究的低度参与,也可以是为企业的制度建设、发展决策等提供咨询和指导的中度参与,还可以是直接参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深度参与,等等。再次,应该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人才是为企业培养的,企业对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最有发言权。可以聘请业界精英成立顾问委员会,为高校课程设计和教学内方面提供咨询;邀请企业精英担任客座教师,壮大教师队伍,澳门旅游学院在这方面的努力成效显著。这样可以让学生获得企业经营管理最前沿、最真实的信息,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拉近和企业之间的距离,还可以在教师定编较少的情况下,利用社会力量壮大教师队伍,优化师资结构。
(二)旅游管理本科生应明确职业目标,端正就业心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1.尽早确立职业目标
    本科教育向来注重基础和知识覆盖面,加上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就业方向比较多,有饭店、旅行社、景区景点、旅游行政部门等等,课程设置也涵盖各个方面,但是毕竟资源和时间有限,横向覆盖面广就意味着纵向深度不足。从上文提到的饭店相关课程开设的数量之少可以见其一斑。这种情况下学生应该尽早确立职业发展方向,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和锻炼,增加专业深度。比如选择饭店方向,就应多选修相关课程、注重外语学习、留意饭店行业发展动向等等。
2.着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饭店工作的综合性非常强,决定了饭店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高要求。除了专业知识,饭店也很注重以下素质:道德品质、人际交往、服务意识、动手能力、反应速度、外语水平等等。现在,有些企业在招聘过程中除了传统的笔试、面试还使用性格测试、行为识别、素质测评等式考核应聘者的综合素质。此外,饭店非常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经验,特别是与行业相关的实习或兼职工作,他们认为这些经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3.端正就业心态
    首先,应该从主观上加强对饭店行业的认同。我国饭店行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旅游管理本科生正是这一需求的合适候选人,有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前景。在饭店服务工作中,可以学到许多知识,快速成长。如锻炼人际沟通的技巧、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接触各行各业的精英等等。其次,考虑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如果选择在饭店就业就应该有长远的计划,前景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性格、职业兴趣以及各方面能力素质是否适合饭店工作,同时也应适当调整就业的期望值,应届毕业生过高的期望值在饭店行业是不切实际的。
(三)饭店应积极选拔人才,并对之实施饭店职业
    生涯的设计和培训管理饭店的对策应该着眼于如何吸引大学生、遴选大学生、留住大学生,进而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经营管理人才。综合问题的现状和根源,我国饭店行业应该实施店管理培训生计划。所谓饭店管理培训生计划是指:饭店通过挑选热爱饭等 论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与饭店行业之契合店工作,具备饭店管理人才开发潜力的旅游管理等相关专业毕业生,为其制定一定期限的培训计划,跟踪实施,为企业培养后备管理人才。管理培训生计划是我国饭店行业应对人才困境的必要措施,是我国培养饭店职业经理人
队伍的摇篮。综合考虑我国饭店管理人才供需双方契合失灵的现状和根源,笔者认为管理培训生计划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