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险人才就业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力。
3.从课堂、校园、社会三方面强化实践教学
对于专业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医疗保险专业来说,实践教学环节更应受到重视。需根据社会需求,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从课堂、校园、社会三方面强化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课堂上,针对实践性、操作性强的核心课程,通过配备社会保险、商业保险等教学模拟软件,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6]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的同时,熟悉具体的社会医疗保险、商业保险业务经办流程,锻炼学生开展医疗保险具体工作的能力;校园里,通过举办专业知识竞赛、辩论会,组织学生提供政策咨询服务,指导学生参与“挑战杯”等大学生课外竞赛活动,满足学生对现实知识的需求,锻炼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校外,应针对就业方向,建立系统、稳定的社会实习基地,以此为依托开展暑期实践和毕业实习,并由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实习单位教师联合指导,形成学生在不同实习单位之间、同一实习单位不同岗位之间的轮换机制,使其熟悉各项医疗保险业务,锻炼综合能力。
4.以能力为导向设计考核评价体系
应针对社会对医疗保险人才的能力要求,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对于基础性课程,仍主要从记忆、理解两个方面考核学生掌握水平,引导学生夯实理论基础;对于专业性课程,则应在考核前两个方面基础上,采用客观结构化面试、学生自主评价、计算机网络考核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融会贯通知识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进行考核,引导学习向更高阶段转化,并加强考核管理,健全考核结果评价和反馈机制。
参考文献:
[1]赵云,吴琪俊. 我院医疗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分析[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9,(4): 718-719.
[2]李晟,覃伟基.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医疗保险方向)毕业生就业状况浅析[J].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0,(3): 331-332.
[3]郑先平, 刘雅,袁杰. 对我国医疗保险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1,(9): 705-708.
[4]胡忠培,等. 公管(医保)专业毕业生灵活就业趋势的影响因素研究[J]. 西北医学教育, 2009,(2): 285-287.
[5]彭美华,李平. 浅论以市场为导向的医疗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2): 22-23.
[6]詹长春, 周绿林,王忠. 以社会需求为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