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理工类论文 > 工程建筑 > 正文阅读资讯: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作者:程良斌[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工难度。
  3.3 张拉端临时辅助孔的留设
  考虑到本工程梁截面及自重较大,采用的支撑体系较为密集,不利于预应力张拉设备进入板底现场进行张拉操作的实际情况,拟考虑采用楼面结构上部搭设张拉操作脚手架,主要张拉设备楼面上下结合的施工措施。具体方法为结构混凝土浇捣时,在张拉端区域梁上部翼缘处设置2个间距为1m左右φ100mm临时预留孔,以作为起重钢丝绳穿孔之用。临时孔采用预留管留孔(见图2)。
  3.4 无黏结预应力张拉节点
  连续次梁节点采用在板面斜向张拉的方式,节点细部构造如图3所示。
  3.5 施工工序的搭接与配合
  由于建筑平面尺寸较大,单层建筑面积均在1万m2以上。施工时需要多专业穿插及配合,在总体施工顺序以及工序间的流水作业方面必须与相关专业做好协调配合工作,以确保施工进度和安全。
  按设计要求,有黏结预应力筋矢高一般在支座处最高点:行车道为150mm、库房为130mm。跨中处最低点为120mm。根据一般非预应力钢筋配筋情况,在编制普通钢筋绑扎顺序时,充分考虑对预应力筋矢高的影响。当预应力筋与普通钢筋或其他管线位置有冲突时,首先保证预应力筋位置的准确。由于预应力梁的截面较大,而梁内预应力线形为曲线,要在箍筋上焊支架来固定矢高位置,因此在支模时,应先留双侧或单侧模板和梁端模板后封,以确保预应力施工。钢筋下料时应考虑柱中主筋要让出锚垫板或孔道的间距。
  预应力梁内腰筋之间S形拉结筋待波纹管铺设后再放置绑扎,预应力孔道的外径最大为100mm,对于柱内竖向钢筋和箍筋交叉处钢筋较密,进行预应力筋孔道与普通钢筋相互间的排列设计时,须先穿设预应力波纹管及钢绞线,并放置预应力固定端或张拉端锚垫板,然后再绑扎固定柱箍筋。
  根据预应力梁内布置的束数,在梁箍筋绑扎时对称留置相应数量不小于100mm的空档,以便穿设预应力波纹管。字母轴预应力框架梁布置1束预应力筋,箍筋采用2肢箍,可将中间的开档尽量放大至100mm以上,主框架梁内布置2束预应力筋,箍筋采用4肢箍,可将两边的开档放大至100mm以上。在预应力梁制作时,一侧或两侧需搭设脚手平台,宽度约为1m,以便于堆放材料和安全施工。
  4 结语
  实践表明,上述施工技术措施在工程质量、工期、工程造价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虽然目前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仍存在着不少技术难点,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建筑业的飞速发展,施工技术及施工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预应力混凝土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