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理工类论文 > 工程建筑 > 正文阅读资讯: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作者:程良斌[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来释放混凝土早期收缩应力,后浇带设置在梁跨1/3处,宽度为800mm。结合施工单位的经验及具体的现场情况,考虑工程工期、预应力工程的施工、支撑模板材料的周转,决定A,B区按后浇带将结构整体平面分成9个区进行施工,C区按后浇带分成6个区进行施工,施工分区布置如图1所示。每区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成。梁板混凝土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用汽车泵一次泵送到位。
  为减少预应力损失,满足设计有效预应力的要求,结构纵横向长度内的预应力筋必须采用分段搭接。框架结构的连续跨数过多,而且框架大梁的高跨比较大,导致连续多波预应力筋曲线的总转角较大,中间跨的预应力损失必然过大,过大的预应力损失既降低抗裂度,又降低承载力。长度大、曲线转角大使预应力筋的穿束也比较困难,影响预应力施工质量与进度。在预应力设计过程中,根据平均有效预应力不低于1000MPa的技术要求,结合后浇带位置和土建施工顺序,对预应力筋的分段进行全面整体布置。其中后浇带跨的预应力筋单独布置。使连续跨数最多不超过6跨,大大减少了内跨预应力的损失。土建施工在本单元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预应力可以及时进行张拉,土建施工可以及时拆除模板,可以使排架模板材料及时周转。减少后浇带施工影响。框架梁一般情况下2束钢绞线分别在后浇带两侧节点搭接,其他束钢绞线跨过后浇带错过一跨后搭接。
  预应力施工中,按轴线划分施工段,将每个框架梁作为一个施工段,由于本工程为双向楼盖,将先施工的字母轴线作为第1批施工段,后施工的数字轴线作为第2批施工段,依次类推。每个施工段在钢筋绑扎时,在每跨预应力筋涉及范围内,普通钢筋先绑扎完成,确保在施工段范围内的预应力筋能够连续施工,减少对后续工程的影响。
  3.2 预应力筋张拉端布置
  本工程预应力筋张拉端设置采取在梁柱间加腋、正对称或斜对称设置的方案。具体方法为在柱与框架梁交界处,框架梁两侧正对称或斜对称设置两个矩形加腋体,为方便支模,高度同附近最小梁高。为保证预应力施工质量以及建筑要求,张拉端采用内置式,在预应力施工完后,采用细石混凝土或防水砂浆封闭。考虑到框架钢筋、水平管道等因素影响,锚垫板位置一般设置在加腋区截面的中上部。
  这种布置的优点为转角较小,摩阻损失减少,而且不影响土建施工普通钢筋的绑扎。由于无须开槽,对预应力梁的截面无削弱,施工质量有保证。缺点为由于需另行加腋,混凝土用量略有增加。且张拉均在板下进行,增加了预应力张拉施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