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理工类论文 > 工程建筑 > 正文阅读资讯:研究砌体裂缝产生因素及其防治方法

研究砌体裂缝产生因素及其防治方法

[作者:未知[来源:本站整理]| 打印 | 关闭 ]
不同的房屋,可每隔一定的距离将屋盖、楼盖、墙体或其他有关构件断开,形成若干较小的单元,每个单元因温度变形和收缩产生的拉力大大减小,从而防止裂缝的出现。
  (4)提高砂浆强度,保证砌筑质量,在易开裂处设置水平钢筋承受拉力
  3.砌体的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开裂,宜采取下列措施:
  3.1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大于30m;
  3.2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12m时,宜设置分隔缝,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20mm,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
  3.3建筑物温度伸缩缝的间距除应满足《砌体结构设计规范》BGJ3-88第5.3.2条的规定外,宜在建筑物墙体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4.防止主要由墙体材料
的干缩引起的裂缝可采用下列措施之一:
  4.1在墙的高度、厚度、不大于离相交墙或转角墙允许接缝距离之半突然变化处及门、窗洞口的一侧或两侧设置竖向控制缝;
  4.2竖向控制缝,对3层以下的房屋,应沿房屋墙体的全高设置;对大于3层的房屋,可仅在建筑物1-2层和顶层墙体的上述位置设置;
  4.3控制缝在楼、屋盖处可不贯通,但在该部位宜作成假缝,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
  4.4控制缝作成隐式,与墙体的灰缝相一致,控制缝的宽度不大于12mm,控制缝内应用弹性密封材料,如聚硫化物、聚氨脂或硅树脂等填缝。
  4.5控制缝的间距1.对有规则洞口外墙不大于6mm;2.对无洞墙体不大于8m及墙高的3倍;3.在转角部位,控制缝至墙转角的距离不大于4.5m;
  结构布置型式、建筑物平面、外形等,综合采用上述抗裂措施。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