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工程项目承发包模式
承包内容(范围)
1.设计施工总承包。这种合同方式又称为“交钥匙”或“项目总承包”。对业主来说,项目管理、投资控制、进度控制和合同管理均较有利,但因为有此能力的承包商相对较少,业主的选择范围较小,还有就是承包风险大,合同价也较高,质量控制较难。对承包商来说,虽然风险较大,但利润也很可观。
2.阶段承包。阶段承包的内容就是工程某一阶段或某些阶段工作。如可行性研究,设计任务,勘测设计,建筑安装施工等等。在施工阶段,按承包内容的不同,还可分为:包工包料、包工部分包料和包工不包料。
3.专项承包。由于专业性较强,项目某一阶段由专业分包单位来承包,也称专业承包。如勘测设计阶段的工程地址勘测、供水水源勘测等;在施工阶段的深基础施工,金属结构制作和安装,通风设备、电梯的安装等等。
四、成本加酬金合同承包
这种承包方式的特点是按工程实际发生的成本,加上商定的总管理费和利润。适合于开工前对工程内容尚不十分清楚的情况,如边设计边施工的紧急工程,或遭受地震、战火等灾害破坏后需修复的工程。具体做法:
1.成本加固定百分数酬金。承包商和业主事先谈妥酬金,以支付公司管理费和利润。随着工程的进展,业主支付工程的直接费。
2.成本加固定酬金。工程成本实报实销,但是酬金是事先商定的一个固定数目。
3.成本加浮动酬金。这种承包方式要事先估算工程成本和酬金的预期水平。如果实际成本恰好等于预期水平,则工程造价就是成本加固定酬金;如实际成本高于预期水平,则减少酬金;如实际成本低于预期水平,则增加酬金。
五、CM模式及系列招标承包
1.CM模式。CM(Construction Management)模式,也称为两阶段招标,或快速跟进法(Fast Track)。这是起源于六七十年代北美地区,它的基本出发点是缩短建设周期。
当采用CM模式时,CM公司的早期介入,改变了传统的承发包模式中设计与施工相互脱钩的弊病,使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就可以获得有关施工技术、施工方法等方面的建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程费用,也能提高工程质量。CM模式又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CM/Non-Agency(非代理型)和CM/Agency(代理型)。
2.系列招标承包。系列招标承包是指一个公司在成功的完成一个项目合同之后,其他几个相似的项目按同样的单价、技术规范及承包条件授标。
六、BOT模式
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造-运营-移交模式。
1.设计施工总承包。这种合同方式又称为“交钥匙”或“项目总承包”。对业主来说,项目管理、投资控制、进度控制和合同管理均较有利,但因为有此能力的承包商相对较少,业主的选择范围较小,还有就是承包风险大,合同价也较高,质量控制较难。对承包商来说,虽然风险较大,但利润也很可观。
2.阶段承包。阶段承包的内容就是工程某一阶段或某些阶段工作。如可行性研究,设计任务,勘测设计,建筑安装施工等等。在施工阶段,按承包内容的不同,还可分为:包工包料、包工部分包料和包工不包料。
3.专项承包。由于专业性较强,项目某一阶段由专业分包单位来承包,也称专业承包。如勘测设计阶段的工程地址勘测、供水水源勘测等;在施工阶段的深基础施工,金属结构制作和安装,通风设备、电梯的安装等等。
四、成本加酬金合同承包
这种承包方式的特点是按工程实际发生的成本,加上商定的总管理费和利润。适合于开工前对工程内容尚不十分清楚的情况,如边设计边施工的紧急工程,或遭受地震、战火等灾害破坏后需修复的工程。具体做法:
1.成本加固定百分数酬金。承包商和业主事先谈妥酬金,以支付公司管理费和利润。随着工程的进展,业主支付工程的直接费。
2.成本加固定酬金。工程成本实报实销,但是酬金是事先商定的一个固定数目。
3.成本加浮动酬金。这种承包方式要事先估算工程成本和酬金的预期水平。如果实际成本恰好等于预期水平,则工程造价就是成本加固定酬金;如实际成本高于预期水平,则减少酬金;如实际成本低于预期水平,则增加酬金。
五、CM模式及系列招标承包
1.CM模式。CM(Construction Management)模式,也称为两阶段招标,或快速跟进法(Fast Track)。这是起源于六七十年代北美地区,它的基本出发点是缩短建设周期。
当采用CM模式时,CM公司的早期介入,改变了传统的承发包模式中设计与施工相互脱钩的弊病,使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就可以获得有关施工技术、施工方法等方面的建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程费用,也能提高工程质量。CM模式又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CM/Non-Agency(非代理型)和CM/Agency(代理型)。
2.系列招标承包。系列招标承包是指一个公司在成功的完成一个项目合同之后,其他几个相似的项目按同样的单价、技术规范及承包条件授标。
六、BOT模式
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造-运营-移交模式。
Tags:
上一篇:浅探建筑物改造结构设计应考虑的问题下一篇:浅论工程力学实验的重要性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