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多层住宅墙体裂缝控制
严格训量,配合比不准,甚至根本未采用施工现场材料进行试配,由实验室来确定配合比,仅依据某些资料提供的参考配合比施工。
2.4 施工工艺错误。砌体施工缝处留直,甚至阴搓。浇筑构造柱时,外檐墙无支顶,由于流动状混凝土的侧压力造成外墙向外倾斜,形成窗洞口下角部水平裂缝。
2.5 夏季施工砖缺乏浸水,水分过早被吸收,水泥水化反应不足。在冬季,机砖内吸收水分,未注意砌体蓄热保温,导致发生冻胀,严重时产生冻胀裂缝。
3 设计因素
3.1 基础刚度和强度不足,甚至内纵墙基础末拉通,从而造成房屋整体刚度较差,而导致整体弯曲变形过大。
3.2 建筑物过长,内纵墙过少,在垂直荷载作用下,整体弯曲变形过大,产生墙体开裂。
3.3 外墙设置暖气炉窑,墙体局部减薄,该处室内外温差增大。墙体易开裂墙采用240墙,外保温措施不满足热工要求,外墙的内外面温差梯度较大。
3.4 门窗洞口开得过宽,房屋整体刚度和强度下降,洞口部位应力集中加剧。
3.5 进深梁或具他支承梁跨度过大,墙体局部承压承载力不足,或砌体对梁端的约束变形不协调造成墙体水下开裂。
3.6 电线及具他管线暗埋在墙内处理不当,造成局部墙体强度减弱。
4 常见裂缝的形式及原因
4.1 斜裂缝
由于多层砌体属于脆性结构,其抗压强度一般比较高,而抗拉强度比较低,在剪切应力超过其抗剪强度后首先表现的就是与主拉应力垂直的斜裂缝。
在大多数情况下,斜裂缝主要在墙体开口处、转角处、纵向外墙两端出现的概率比较高,如:门窗洞的转角、窗问墙、外强与内墙的交接处。裂缝的表现形式一般为:裂缝往往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且窗口处裂缝较宽,向两边逐渐缩小,在纵墙上呈现为正八字形,在靠近平屋顶下的外墙上或者在内横向隔墙上和山墙上的斜裂缝一般也呈八字形,有时也成对角“X”形,裂缝跨越水平灰缝和竖直灰缝甚至横穿砌块而延伸。
4.2 水平裂缝
由于砌体结构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比较低,而且不均匀,外墙上的斜裂缝往往与水平裂缝互相结合出现,形成一段斜裂缝和一段水平裂缝相结合的混合裂缝,水平裂缝有时沿灰缝错开使人们错误地认为是斜裂缝,造成原因分析错误和处理方法失当。
4.3 竖向裂缝
这种裂缝常出现在窗台墙或窗洞两个下角,有的出现在墙的顶部,上宽下窄,窗台墙竖
2.4 施工工艺错误。砌体施工缝处留直,甚至阴搓。浇筑构造柱时,外檐墙无支顶,由于流动状混凝土的侧压力造成外墙向外倾斜,形成窗洞口下角部水平裂缝。
2.5 夏季施工砖缺乏浸水,水分过早被吸收,水泥水化反应不足。在冬季,机砖内吸收水分,未注意砌体蓄热保温,导致发生冻胀,严重时产生冻胀裂缝。
3 设计因素
3.1 基础刚度和强度不足,甚至内纵墙基础末拉通,从而造成房屋整体刚度较差,而导致整体弯曲变形过大。
3.2 建筑物过长,内纵墙过少,在垂直荷载作用下,整体弯曲变形过大,产生墙体开裂。
3.3 外墙设置暖气炉窑,墙体局部减薄,该处室内外温差增大。墙体易开裂墙采用240墙,外保温措施不满足热工要求,外墙的内外面温差梯度较大。
3.4 门窗洞口开得过宽,房屋整体刚度和强度下降,洞口部位应力集中加剧。
3.5 进深梁或具他支承梁跨度过大,墙体局部承压承载力不足,或砌体对梁端的约束变形不协调造成墙体水下开裂。
3.6 电线及具他管线暗埋在墙内处理不当,造成局部墙体强度减弱。
4 常见裂缝的形式及原因
4.1 斜裂缝
由于多层砌体属于脆性结构,其抗压强度一般比较高,而抗拉强度比较低,在剪切应力超过其抗剪强度后首先表现的就是与主拉应力垂直的斜裂缝。
在大多数情况下,斜裂缝主要在墙体开口处、转角处、纵向外墙两端出现的概率比较高,如:门窗洞的转角、窗问墙、外强与内墙的交接处。裂缝的表现形式一般为:裂缝往往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且窗口处裂缝较宽,向两边逐渐缩小,在纵墙上呈现为正八字形,在靠近平屋顶下的外墙上或者在内横向隔墙上和山墙上的斜裂缝一般也呈八字形,有时也成对角“X”形,裂缝跨越水平灰缝和竖直灰缝甚至横穿砌块而延伸。
4.2 水平裂缝
由于砌体结构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比较低,而且不均匀,外墙上的斜裂缝往往与水平裂缝互相结合出现,形成一段斜裂缝和一段水平裂缝相结合的混合裂缝,水平裂缝有时沿灰缝错开使人们错误地认为是斜裂缝,造成原因分析错误和处理方法失当。
4.3 竖向裂缝
这种裂缝常出现在窗台墙或窗洞两个下角,有的出现在墙的顶部,上宽下窄,窗台墙竖
Tags:
上一篇:研究协议对木剪力墙抗侧性能的影响下一篇:有关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思考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