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房屋墙体裂缝控制的感思
3.1.3 施工
(1)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底板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隙,填充墙砌筑完并间隔15d以后,方可将其补砌挤紧;补砌时,对双侧竖缝用高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嵌填密实。(2 )框架柱间填充墙拉结筋应满足砖模数要求,不应折弯压入砖缝。拉结筋宜采用预埋法留置。(3)填充墙采用粉煤灰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材料时,框架柱与墙的交接处宜用15mm×15mm木条预先留缝,在加贴网片前浇水湿润,再用1∶3水泥砂浆嵌实。(4)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应一次浇筑完成。(5)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宜60d再抹灰,并不少于30d。(6)每天砌筑高度宜控制在1.8m以下,并应采取严格的防风、防雨措施。(7)严禁在墙体上交叉埋设和开凿水平槽;竖向槽须在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用机械开凿,且在粉刷前,加贴钢丝网片等抗裂材料。(8)宽度大于300mm的预留洞口应设钢筋混凝土过梁,并且伸入每边墙体的长度应不小于250mm。
3.2 砌筑砂浆饱满度不符合规范要求
3.2.1 材料
砌筑砂浆宜优先用预拌砂浆,预拌砂浆的性能应满足莎江苏省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预拌砂浆技术规程》DGJ32的规定。加气混凝土、小型砌块等砌筑砂浆宜使用专用砂浆。
3.2.2 施工
(1 )砖砌体工程应采用“三一法”砌筑;砌块工程当采用铺浆法砌筑时,铺浆长度不应超过500mm,且应保证顶头缝砂浆饱满密实。(2)应严格控制砖砌筑时的含水率。应提前1-2d浇水湿润,砌筑时块体材料表面不应有浮水,各种砌体砌筑时,块体材料含水率应符合以下要求:1)粘土砖、页岩砖:10%-15%。2)灰砂砖:8%-12%。3)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5%-8%。4)加气混凝土砌块:≤15%。5)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20%。6)混凝土砖和小型砌块:自然含水率。
砌筑施工时,监理人员应在现场对含水率进行抽查。(3) 施工洞、脚手眼等后填洞口补砌时,应将接槎处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并填实砂浆。外墙等防水墙面的洞口应采用防水微膨胀砂浆分次堵砌,迎水面表面采用1∶3防水砂浆粉刷。孔洞填塞应由专人负责,并及时办理专项隐蔽验收手续。
4.预防与控制的对策与建议
4.1强化墙体防裂缝设计
要搞好工程设计的要领与理论研究,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墙体设计,确保墙体质量。主要是:(1)墙体抹灰砂浆中掺一定量纤维,增强抗裂能力;(2)外墙装修有条件的全部增设钢丝网;(3)砌体墙有窗台的,全部改用混凝土窗台;(4)墙体砌筑用的材料尽可能使用一种,避免多种材料混合使用;(5)尽可能保证墙体所用砌块、砌筑砂浆、抹灰砂浆的强度、吸水率、热胀冷缩等统一协调,基本一致;(6)在不同材料界面增设钢丝网,管线预埋位置增设抗钢网。
4.2注重规范施工与提高工艺
主要是:(1)砌体施工过程中,应严格做好各种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砂浆搅拌应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和配料。应提高墙体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以增加砌体的抗拉强度。(2)砌体施工每日砌筑的高度不能超过1.8m的规范要求。(3)认真做好墙体装修施工方案,做好平层、面层及各分项施工的技术交底工作。(4)批荡应按要求分层进行。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的抹灰层应待前一层凝结后,方可涂抹后一层;石灰砂浆的抹灰层,应待前一层7~8成干后,方可涂抹后一层。(5)砌体在砌筑过程中严禁打凿,特别是轻质砌体。砌体质量要严格控制好,砂浆要饱满,拉结筋应按规范要求进行留设。(6)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基层的施工质量管理。(7)对局部墙体太厚要采用加钢丝网来加强。(8)墙体抹灰层采用加钢丝网来抗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钢丝网处于批荡层的中间位置,以利钢丝网能充分发挥抗裂作用。(9)预留施工孔洞应按要求留设和封堵。
4.3防治温度变化,减少温度应力
4.3.1防治温度裂缝的措施
(1)屋面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以降低屋面顶层与墙体的温差;屋面施工尽量做好保温层;(2)屋面、挑檐可采取分块预制,或留置伸缩缝,或在屋面与砖墙间设置滑动面,以减少屋面伸缩对墙体的影响;(3)设置伸缩缝。对房屋较长、平面形状较复杂、构造和刚度不同的房屋,可每隔一定的距离将屋面、楼面、墙体或其它有关构件断开,形成若干较小的单元,每个单元因温度变形和收缩产生的拉力大大减小,从而防止裂缝的出现;(4)提高砂浆强度,保证砌筑质量;(5)在钢筋混凝土屋面下的外墙几皮砖内设置水平钢筋,以约束墙体的阶梯状剪切裂缝的形成和发展。
4.3.2防止砌体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开裂的措施
(1)在屋面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大于30m;(2)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12m时,宜设置分隔缝,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20mm,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3)建筑物温度伸缩缝的间距除应满足《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外,宜在建筑物墙体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应大于30m。
4.4打牢地基,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
合理设置沉降缝。使其各自沉降,以减少或防止裂缝产生。同时,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措施,主要是在设计上合理地设置沉降缝,正确布置墙体,设置圈梁等。沉降缝把墙和基础全部隔断开,分成若干个整体刚度较好的独立单元,使其各单元等独立沉降,避免墙体开裂。通常可在建筑物的下列部位设置沉降缝:(1)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2)建筑物高度或荷载有较大差异处;(3)过长的砌体承重结构的适当部位;(4)地基土的压缩性由显著差异处;(5)建筑物上部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6)分期建造房屋的交接处。(7)加强地基探槽工作。对于复杂的地基,在基槽开挖后应进行普遍钎探,对探出的软弱部位加固处理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5.结语
总之,控制裂隙,重点在防,并需要从设计、施工上共同努刀,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裂措施,加大主动控制的力度,才能提高新建房屋质量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DGJ32/J16-2005《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203-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