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社会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及处置
摘要:我国在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建设更加迅猛的发展起来,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随之,城市用地也愈发的紧张,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而相对的消防工作也要同步提升。在高层灭火救援专业队伍建设中,要认清高层建筑的现状,强化专业技术装备的配置,加强专业技战术应用和对策研究,使我们消防部队在灭火救援中得到更好的成效,做到防、灭结合的效果。
关键词:高层建筑;灭火救援;疏散
0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建筑日益向着大型化、多功能化、高层化、地下化发展。这些建筑往往有着这样的特点:人员密集、结构复杂、疏散困难、可燃物装修多等,一旦发生火灾,将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针对高层建筑的特点,从分析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和扑救难点入手,就如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好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工作进行分析。
1 高层建筑的定义及发生火灾的特点
凡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和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及2层和2层以上的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厂房或库房,都属于高层建筑。随着商业和工业的迅猛发展,河北省石家庄市高品位、智能化、现代化的高层建筑(高层民宅)和用于工业生产的高层厂房、仓库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彰显着新时期发展的成就,但也为消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由于高层建筑具有本身的一些建筑、应用等方面的特点,根据这些,我们可以归纳出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及消防工作开展的利弊:
1.1 楼层高,建筑内竖向井道多,可燃材料多造成火势蔓延快 高层建筑主体建筑多,楼层较高,如石家庄市的河北省联通分公司枢纽大楼就有43层,连同发射塔共计196m。建筑内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风道、电缆井等竖向井道多,如果防火设施不到位,发生火灾时就好像一座座高耸的烟囱,成为火势迅速蔓延的途径,形成“烟囱效应”。据测定,在火灾初期阶段,因空气对流,在水平方向造成的烟气扩散速度为0.3m/s,在火灾燃烧猛烈阶段,由于高温状态下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