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理工类论文 > 工程建筑 > 正文阅读资讯:浅谈城市“显性”设计中的历史文化遗产——塑造城市个性的新立足点

浅谈城市“显性”设计中的历史文化遗产——塑造城市个性的新立足点

态“双城”形态:在建国初期的北京首都建设中,梁思成和林徽因提出在老北京城旁新建北京新城,形成新城与老城并存的形态。这样可以完整的保留北京城的街道格局和城市特色,但由于历史的政治和经济原因而没能得以实现。今天己经很难再实现了,但是“梁陈方案”所传递的战略性思想在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在旧城改造过程中,设计人员和政府把闻名于世的中轴线摆到了城市设计的重要位置,新建设的街道格局及功能布置围绕其展开,使中轴线得以延续和发展(图5)。也许经过几十年或者上百年之后,再回头看这个历史名都,那时的人们会赞叹今天设计者们的远见卓识。
  2. 3构建城市空间系统及景观界面
    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市中所形成的空间系统及景观界面是区分本城市与其他城市的个性标准,是体现一个城市风貌的重要部分,也是组成城市肌理的重要元素。空间系统由城市的各个层次的关系与形态、各种空间在城市空间系统及城市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其中的活动等要素构成。景观界面包括开放空间周围的界面、主要景观视线所及的建筑、自然界面以及街道界面。它们不仅集中表现了一个城市的精华和特点,同时也展示着城市的文化。本地的居民和外地游客通过对城市空间系统及景观界面的感知而在意识中形成该城市的映像。在城市“显性”形态的设计中要明确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市空间系统和景观界面中的定位,关注街道、广场、建筑、园林、雕塑等元素的相互关系,确立它们之间的组合方式,并将它们的个性美体现出来,表达出来。从威尼斯的荡舟美景到苏州的迷人与园林,历史文化遗产通过特有的民族和地方审美观的升华营造宜人的景观、尺度空间,让人流连忘返(图6,图7)。忽视了历史文化遗产和现代理念的融合,往往使城市“显性”设计缺乏人文关怀,造成城市的冷摸和模糊的城市个性。


  我们在城市“显性”设计中要注意,在整合城市空间系统及景观界面时,谨慎地对待对城市文化有巨大影响的古建筑、敏感历史地段以及标志性景观。设计师们必须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精髓和将西方有关城市设计的理论“本土化”,从视觉和感觉尺度上加以呼应。而不是单纯进行的中国古建筑或外国著名建筑拷贝,建造所谓的“明清一条街”或“巴洛克山庄”。美国著名建筑师沙里宁对此颇有体会:“如果把建筑史中许多漂亮和著名的建筑物重新修建起来,放在同一条街道上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