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理工类论文 > 工程建筑 > 正文阅读资讯:浅论现代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浅论现代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作者:未知[来源:论文网]| 打印 | 关闭 ]
很到位的作品。如一位叫米歇罗佐的建筑师在15世纪建造的弃婴医院旁设计的另一幢建筑就很匹配,被贝聿铭称赞为“非常文明,有高度的修养”。这并不是“颂古非今”,也不是“以新就古”,更并非取消建筑的个体特色和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性,而是主张将这种特色和个性消融在建筑环境的整体特色之中。个体建筑的特色美一旦离开了环境整体,那也就等于取消了特色。
 在环境这个看似限制的大前提下,只有发挥自我的表现才能、才会有更广阔的天地。建筑是具有使用功能的,其精神因素应寄托在实体之中,如果让建筑艺术的表现更多地向前大跨步,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如黑格尔所警告的那样: 建筑就已经越出了它自己的范围而接近比它更高一层的艺术,即雕刻。所以说建筑需要表现,但这种表现并不能脱离建筑美的本义,我们应该将这种表现更多地投向整体环境。 
  优秀的建筑作品,既不应该是威风凛凛的招牌,也不应该是可有可无的摆设,而应该与建筑一起生长。协调并不是单单只求形式表面的相同或相近,建筑环境美的奥妙在于结合,协调是一种结合,对比也是一种结合。对于造型奇特、个性张扬,与周围环境形成巨大形体反差和个性特征突显的建筑也不应一味地否定。这种建筑物只是在特定条件下,在与环境的强烈对比中去求得整体美的一个特例。将艺术的喜剧色彩、幽默诙谐或荒诞滑稽注入建筑艺术之中,虽然是一种极端化做法,但它至少可以打破现代建筑刻板沉闷的状况。建筑环境艺术的主旨不但要创造和谐统一,而且要创造丰富多彩。 
  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把世界紧紧地联成了一体,失落与回归成为一个无可回避的话题。高品质的生活方式与理想的生活状态成为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而对于这个终极目标的渴求应该来源于能够给人以精神安慰和精神享受的外在环境。时代给建筑师出了难题,要让建筑更多地融入我们生存的大环境,将个性融入共性。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