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久性柔性基层沥青路面施工控制技术
摘 要:文章结合某实体工程的成功实践,详细阐述耐久性柔性基层沥青路面施工问题,为耐久性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在我国的推广应用积累的新的技术资料。
关键词:柔性基层;沥青路面;施工控制技术
1 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属于公路自然区划的一级区划,属山岭重丘区,自然气候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量多集中在7、8月份,年降水量650mm左右,一月平均气温3.5℃,七月平均气温24.5℃,年平均气温14℃,冬春易旱,年日照2600h。采用耐久性柔性基层路面结构见图1和图2。
2 配合比设计
通过对三种不同级配的体积性质分析,确定了SMA13的目标级配组成,见表1。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设计空隙率取4.2%,最佳油石比为6.1%。根据各个级配的估算沥青用量,结合设计经验拟用3.9%的沥青用量成型旋转压实试件,沥青混和料的拌和温度和压实温度依据沥青试验中的粘温曲线。通过不同级配的体积性质的比较,根据Superpave的评价指标,最终确定了Sup25的生产配合比级配,见表2,得到的最佳沥青用量为3.8%(油石比为4.0%)。通过对不同矿料级配的比较,定了LSM25生产配合比级配,见表3。根据设计级配成型油石比为3.0%、3.5%、4.0%、4.5%的试件。根据设计要求,空隙率要求在4~6%之间,采用5%的空隙率作为设计空隙率,通过测试试件马歇尔各项指标,得出对应设计空隙率5%的油石比为3.8%,因此选用3.8%的油石比为设计油石比。依据Superpave的设计方法,在选择集料级配时,首先调试选出粗、中、细三个级配,根据集料的性质(密度和吸水率)计算出三个级配的初始用油量,用初始用油量成型试件。根据试验结果,计算出这三个级配的沥青混合料在空隙率为4%时所需的沥青用量及相应的沥青混合料其他性质:粒料间隙率(VMA)、饱和度(VFA)、矿粉与有效沥青之比(F/A)、初始旋转次数的压实度等。根据各个级配的估算沥青用量,结合设计经验拟用4.3%的沥青用量成型旋转压实试件,沥青混和料的拌和温度和压实温度由沥青供应商提供。通过对三种不同级配的体积性质的比较,根据Superpave的评价指标,最终确定了Sup20生产配合比级配,见表4,最佳沥青用量为4.3%(油石比为4.5%)。根据工程要求,选择粗中细三种级配进行比较。采用重型击实试验,确定三种级配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采用最佳含水量成型试件进行4天浸水CBR试验验证。根据CBR>100%的要求,选用其中一种级配作为设计级配(见表5)。设计级配的CBR为101.8%,最佳含水量为2.9%,最佳干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